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柑橘溃疡病的地理分布 | 第11-12页 |
·柑橘溃疡病菌的寄主植物及危害症状表现 | 第12-13页 |
·柑橘溃疡病菌的寄主植物 | 第12页 |
·柑橘溃疡病的危害及症状表现 | 第12-13页 |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 | 第13-14页 |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病原的菌系分化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柑橘溃疡病菌的菌系分化 | 第16-17页 |
·柑橘溃疡病菌的基因组结构 | 第17-19页 |
·细菌抗铜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希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抗铜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n抗铜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植物病原细菌的抗铜机理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克隆及原核表达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23-4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菌株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的克隆 | 第24-29页 |
·柑橘溃疡病菌DNA的抽提 | 第24-25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PCR产物的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26页 |
·目标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26页 |
·目标片段与克隆载体(pMD18-T载体)的连接 | 第26-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热击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 | 第27-28页 |
·SDS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DNA | 第28页 |
·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8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8-29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 | 第29-30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29-30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 | 第30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的大量制备及定量 | 第30-31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抗体的制备 | 第31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31-32页 |
·蛋白质印迹分析 | 第32-33页 |
·抗体的纯化 | 第33页 |
·copA和copB原核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抗铜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的克隆 | 第34-36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的PCR扩增及目标片段的回收 | 第34-35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的克隆及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 | 第37-40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 第38-39页 |
·原核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抗铜相关基因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的回收及浓度测定 | 第40页 |
·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抗血清效价的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copA和copB原核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41-42页 |
·copA和copB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抗铜性的影响 | 第42-4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硫酸铜胁迫对柑橘溃疡病菌耐铜性的影响 | 第46-53页 |
·材料和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硫酸铜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 | 第47页 |
·柑橘溃疡病菌耐铜菌株的筛选 | 第47-48页 |
·耐铜菌株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硫酸铜对柑橘溃疡病菌的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柑橘溃疡病菌耐铜菌株的筛选 | 第49-51页 |
·耐铜菌株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附录: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及测序结果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