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程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况 | 第9页 |
1.1.2 国际工程市场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1.3 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概况 | 第11页 |
1.2 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 第11-15页 |
1.3 我国企业组织文化与西方项目管理理念的比较 | 第15-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组织与外部环境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 第19-27页 |
2.1 项目 | 第19页 |
2.2 项目管理 | 第19-22页 |
2.2.1 项目管理过程 | 第19-20页 |
2.2.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与项目管理过程 | 第20-22页 |
2.3 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资产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 第22-24页 |
2.3.1 外部环境 | 第22-23页 |
2.3.2 内部资产 | 第23-24页 |
2.4 海外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 第24-26页 |
2.4.1 显性风险 | 第24-25页 |
2.4.2 隐性风险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软实力”不足对企业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 第27-37页 |
3.1 对中国企业消极的“负面印象” | 第27-28页 |
3.2 对中国标准的接受程度低 | 第28-29页 |
3.3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 | 第29-30页 |
3.4 需要整合全球化资源 | 第30-31页 |
3.5 信息数据和文档也是重要交付物 | 第31-32页 |
3.6 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 | 第32页 |
3.7 全球化发展对组织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32-33页 |
3.8 要求重视项目管理的运用,以项目驱动企业发展 | 第33-34页 |
3.9 固定总价模式对项目计划与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34-35页 |
3.10 项目干系人比较复杂 | 第35-36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海外项目“软实力”评测模型 | 第37-51页 |
4.1 建立“软实力”评测模型的整体思路 | 第37-38页 |
4.2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 第38-42页 |
4.2.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8-40页 |
4.2.2 权重及一致性检验计算 | 第40-41页 |
4.2.3 计算权重矩阵 | 第41-42页 |
4.3 “软实力”的评价因素的确定及分级 | 第42-50页 |
4.3.1 类似项目经验 | 第42-43页 |
4.3.2 对项目适用标准和规范的掌握程度 | 第43页 |
4.3.3 人力资源的胜任能力和人事管理制度成熟度 | 第43-44页 |
4.3.4 整合全球和当地资源的能力 | 第44-45页 |
4.3.5 信息管理和文档管理的水平 | 第45页 |
4.3.6 吸收和融合文化差异的能力 | 第45-46页 |
4.3.7 组织结构对项目管理的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4.3.8 组织对项目管理价值的认可与践行程度 | 第47-48页 |
4.3.9 项目计划和监控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 第48-49页 |
4.3.10 对项目干系人管理的成熟度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1-65页 |
5.1 H公司在波兰的公路项目 | 第51-54页 |
5.2 S公司在以色列的电站项目 | 第54-55页 |
5.3 D公司在博茨瓦纳的电站项目 | 第55页 |
5.4 T公司在沙特的轻轨项目 | 第55-56页 |
5.5 S公司在印度的输电项目 | 第56-57页 |
5.6 J公司在危地马拉的电站项目 | 第57-58页 |
5.7 S公司在越南的电站项目 | 第58-59页 |
5.8 J公司在美国的桥梁项目 | 第59-60页 |
5.9 S公司在印尼的发电项目 | 第60-61页 |
5.10 S公司在孟加拉国的电站项目 | 第61-62页 |
5.11 评测结果分析研究 | 第62-64页 |
5.12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本文主要成果 | 第66页 |
6.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