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 | 第13-15页 |
1.2.2 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路径选择 | 第15-17页 |
1.2.3 企业转型升级升级案例分析 | 第17-18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2.2 企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企业转型与升级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2.2 企业升级与产业升级辨析 | 第25-26页 |
2.3 行动者网络理论 | 第26-28页 |
2.4 价值链理论 | 第28-29页 |
2.5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 第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 第30-42页 |
3.1 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 第30-36页 |
3.1.1 我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 | 第30-32页 |
3.1.2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 第32-36页 |
3.2 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 | 第36-41页 |
3.2.1 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因(困境) | 第36-39页 |
3.2.2 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动因(机遇)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机理 | 第42-51页 |
4.1 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智慧企业 | 第42-45页 |
4.1.1 互联网+与协同制造背景下的智慧企业概述 | 第42-44页 |
4.1.2 互联网+与协同制造背景下智慧企业的发展内涵 | 第44-45页 |
4.2 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者网络构建 | 第45-49页 |
4.2.1 行动者强制通行点 | 第45-46页 |
4.2.2 转译分析 | 第46-48页 |
4.2.3 人类与非人类的对等性思考 | 第48-49页 |
4.2.4 社会重构分析 | 第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 第51-63页 |
5.1 生产制造——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制造 | 第51-52页 |
5.2 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 | 第52-54页 |
5.3 组织架构——满足二元管理能力的组织体系变革 | 第54-57页 |
5.4 战略决策——内部职能分工向内外协同模式转变 | 第57-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互联网+”助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以海尔为例 | 第63-72页 |
6.1 海尔集团发展历程 | 第63-64页 |
6.2 海尔集团转型路径与对策 | 第64-69页 |
6.2.1 发展智能制造,建设工业4.0示范工厂 | 第64-65页 |
6.2.2 用户全流程参与,实现个性定制可视化 | 第65-66页 |
6.2.3 凝聚小微创新力量,孵化优质创业项目 | 第66-68页 |
6.2.4 搭建U+智慧生活平台,完善产业生态圈 | 第68-69页 |
6.3 海尔集团转型思路探讨 | 第69-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7.1 结论与分析 | 第72-73页 |
7.2 创新点 | 第73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