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一、对象和方法 | 第14-15页 |
1.1 目的 | 第14页 |
1.2 临床资料 | 第14页 |
1.3 随访资料 | 第14-15页 |
1.4 纳入、排除标准 | 第15页 |
1.5 统计方法 | 第15页 |
1.6 NLR、MLR、PLR的联合评分方法 | 第15页 |
二、结果 | 第15-33页 |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15-18页 |
2.2 临床病理特征 | 第18-26页 |
2.2.1 N、M、L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18-22页 |
2.2.2 NLR、MLR、P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22-26页 |
2.3 NLR、MLR、PLR与EC患者复发情况间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 第26-27页 |
2.4 NLR、MLR、PLR的联合评分分组 | 第27页 |
2.5 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 | 第27-31页 |
2.5.1 联合评分分组对E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2.5.2 其他相关因素对E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2.5.3 影响EC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2.5.4 联合评分分组对早期EC患者预后的分层分析 | 第30-31页 |
2.6 联合评分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31-33页 |
三、讨论 | 第33-37页 |
3.1 EC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 | 第33-37页 |
3.1.1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 第33-34页 |
3.1.2 淋巴细胞 | 第34-35页 |
3.1.3 NLR、MLR、PLR | 第35-37页 |
四、本研究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综述 子宫内膜癌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研究进展 | 第45-5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