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政治系统理论视角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农民利益表达的解释框架第11-13页
        1.2.3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效果研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4-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3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2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失地农民第17页
        2.1.2 失地农民利益第17-18页
        2.1.3 利益表达第18-19页
        2.1.4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第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政治系统理论概述第19-20页
        2.2.2 政治系统理论的中间过程第20-22页
第3章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分析框架建构第22-27页
    3.1 政治系统理论视角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3.1.1 利益表达主体的表达能力、组织化程度与权利意识第22-23页
        3.1.2 利益表达客体的民主开放程度与运行效率的高低第23页
        3.1.3 政府公信力与媒体影响下的利益表达环境第23-24页
    3.2 焦点事件第24-25页
    3.3 政治系统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第25-27页
第4章 焦点事件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分析第27-41页
    4.1 事件背景介绍第27-28页
    4.2 利益诉求的输入第28-29页
        4.2.1 要求的提出第28-29页
        4.2.2 要求的输入第29页
    4.3 利益诉求的转换第29-39页
        4.3.1 平度纵火案发生前村民利益诉求转换受阻分析第29-35页
        4.3.2 平度纵火案发生后村民利益诉求转换成功分析第35-39页
    4.4 利益诉求的输出与反馈第39-41页
        4.4.1 利益诉求的输出第39页
        4.4.2 利益诉求的反馈第39-41页
第5章 政治系统理论视角下提高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有效性的路径探析第41-48页
    5.1 利益表达主体:提高失地农民文化水平与组织能力第41-43页
        5.1.1 增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主体意识和理性行动能力第41-42页
        5.1.2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第42-43页
    5.2 利益表达客体:制度化表达渠道的完善以及知情权的保障第43-45页
        5.2.1 落实失地农民知情权第43-44页
        5.2.2 健全村委会制度第44-45页
        5.2.3 完善失地农民制度化利益表达方式第45页
    5.3 利益表达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改善媒体定位第45-48页
        5.3.1 政府公信力方面第46页
        5.3.2 大众传媒方面第46-48页
第6章 结语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黑土区农作物时空分布遥感监测
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户秸秆利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