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蒙古白丽蘑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育学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6页
    1.1 蒙古白丽蘑研究概述第13-19页
    1.2 蕈菌生物多样性保育学研究概况第19-22页
    1.3 蕈菌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第22-2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技术路线图第25-26页
第二章 蒙古白丽蘑分子系统学地位的界定第26-37页
    2.1 基因序列的获取及其饱和度分析第26-32页
    2.2 蒙古白丽蘑分子系统学地位第32-35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蒙古白丽蘑生理学特性的研究第37-53页
    3.1 蒙古白丽蘑孢子萌发机制第37-41页
    3.2 蒙古白丽蘑核相的变化第41-44页
    3.3 蒙古白丽蘑菌丝生物学特性第44-5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1-53页
第四章 蒙古白丽蘑遗传信息的获取及其分子标记开发第53-71页
    4.1 蒙古白丽蘑RAD简化基因组和特定片段的测序第53-57页
    4.2 蒙古白丽蘑转录组de novo测序、注释及其分子标记的开发第57-69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蒙古白丽蘑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第71-101页
    5.1 蒙古白丽蘑的资源调查第71-73页
    5.2 蒙古白丽蘑SSR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及分型第73-83页
    5.3 蒙古白丽蘑遗传多样性第83-88页
    5.4 蒙古白丽蘑遗传结构第88-97页
    5.5 小结与讨论第97-101页
第六章 蒙古白丽蘑的保育策略及其利用研究第101-135页
    6.1 蒙古白丽蘑保育策略的拟定第101-103页
    6.2 基于发酵手段探索蒙古白丽蘑资源利用的研究第103-119页
    6.3 发酵培养物成分检测第119-132页
    6.4 小结与讨论第132-13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43页
    7.1 结论第135-141页
    7.2 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6页
缩略语表第156-157页
附录 A 蒙古白丽蘑生境及其蘑菇圈第157-158页
附录 B 蒙古白丽蘑市售照片第158-159页
附录 C 蒙古白丽蘑与三种香蘑第159-160页
附录 D 蒙古白丽蘑菌丝及其孢子印第160-161页
附录 E 蒙古白丽蘑碳水化合物酶的基因分布第161-162页
附录 F 蒙古白丽蘑17个种群之间的地理距离第162-163页
附录 G 基于毛细管电泳分型法223个样本的具体分型数据第163-179页
附录 H 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的8条引物的源序列第179-180页
附录 I 蒙古白丽蘑17个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数据第180-181页
附录 J 蒙古白丽蘑17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第181-182页
附录 K 蒙古白丽蘑种群成对的差异第182-185页
附录 L 蒙古白丽蘑空间遗传结构等高线图第185-186页
附录 M 蒙古白丽蘑固态发酵培养物第186-187页
附录 N 蒙古白丽蘑担子果挥发性组分GC-MS的总离子流图第187-188页
附录 O 蒙古白丽蘑液体发酵物挥发性性组分GC-MS的总离子流图第188-189页
附录 P 蒙古白丽蘑固态发酵菌质挥发性性组分GC-MS的总离子流图第189-190页
附录 Q 蒙古白丽蘑固态发酵基质空白对照组挥发性性组分GC-MS的总离子流图第190-191页
作者简介第191-192页
致谢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参茎叶皂苷对几种蔬菜主要病虫害的抑菌驱虫活性研究
下一篇:干旱胁迫黄芩生理生态变化及其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分子生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