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维BSC的轮胎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以赛轮并购金宇为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8-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研究动态 | 第19-23页 |
1.2.1 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研究 | 第19-20页 |
1.2.2 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并购绩效研究 | 第20-21页 |
1.2.3 其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3-24页 |
1.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研究重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4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2 并购绩效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5-30页 |
2.1 并购绩效的概念 | 第25页 |
2.2 并购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25-27页 |
2.2.1 事件研究法 | 第25-26页 |
2.2.2 会计指标法 | 第26页 |
2.2.3 EVA指标法 | 第26-27页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7-30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第27页 |
2.3.2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第27-28页 |
2.3.3 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理论 | 第28-29页 |
2.3.4 平衡计分卡五个维度理论 | 第29-30页 |
3 赛轮集团并购案例介绍 | 第30-33页 |
3.1 案例公司背景 | 第30页 |
3.1.1 赛轮集团简介 | 第30页 |
3.1.2 金宇实业简介 | 第30页 |
3.2 并购过程 | 第30-31页 |
3.3 并购动因分析 | 第31-33页 |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赛轮集团并购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33-44页 |
4.1 并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页 |
4.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3-37页 |
4.2.1 财务维度指标的选取 | 第34-35页 |
4.2.2 客户维度指标的选取 | 第35页 |
4.2.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的选取 | 第35页 |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的选取 | 第35-36页 |
4.2.5 社会责任维度指标的选取 | 第36页 |
4.2.6 各维度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 | 第36-37页 |
4.3 并购绩效指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7-44页 |
4.3.1 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方式 | 第37-40页 |
4.3.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具体权重的确立 | 第40-43页 |
4.3.3 并购绩效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4页 |
5 赛轮集团并购绩效评价 | 第44-62页 |
5.1 财务维度 | 第44-50页 |
5.1.1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4-45页 |
5.1.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5-46页 |
5.1.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5.1.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5.1.5 财务维度评分 | 第49-50页 |
5.2 客户维度 | 第50-52页 |
5.2.1 市场占有率 | 第50-51页 |
5.2.2 品牌排行 | 第51-52页 |
5.2.3 客户维度评分 | 第52页 |
5.3 内部流程维度 | 第52-54页 |
5.3.1 管理费用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 第52-53页 |
5.3.2 内部流程维度评分 | 第53-54页 |
5.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54-57页 |
5.4.1 员工构成 | 第54-55页 |
5.4.2 研发能力 | 第55-57页 |
5.4.3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分 | 第57页 |
5.5 社会责任维度 | 第57-61页 |
5.5.1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 第57-58页 |
5.5.2 社会贡献率 | 第58-59页 |
5.5.3 遵纪守法情况 | 第59页 |
5.5.4 环境保护情况 | 第59-60页 |
5.5.5 社会责任维度评分 | 第60-61页 |
5.6 案例小结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局限与启示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局限与启示 | 第63-65页 |
6.2.1 研究的局限 | 第63-64页 |
6.2.2 启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