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评估背景下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以M村镇银行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宏观审慎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6-17页 |
1.5.2 研究结论的创新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村镇银行 | 第18页 |
2.1.2 宏观审慎评估 | 第18-19页 |
2.1.3 资产负债管理 | 第19页 |
2.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1 资产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负债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 第20-24页 |
2.3.1 资产管理方法 | 第20-21页 |
2.3.2 负债管理方法 | 第21页 |
2.3.3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 第21-24页 |
3 宏观审慎评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 第24-30页 |
3.1 宏观审慎评估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3.1.1 发展历程 | 第24页 |
3.1.2 评估对象 | 第24页 |
3.1.3 主要指标 | 第24-25页 |
3.1.4 评分标准 | 第25-26页 |
3.1.5 结果运用 | 第26-27页 |
3.2 宏观审慎评估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分析 | 第27-30页 |
3.2.1 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影响 | 第27页 |
3.2.2 对商业银行负债行为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对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影响 | 第28页 |
3.2.4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4 M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案例研究 | 第30-49页 |
4.1 M村镇银行基本状况 | 第30-32页 |
4.1.1 公司治理情况 | 第30-31页 |
4.1.2 业务发展情况 | 第31页 |
4.1.3 经营效益情况 | 第31页 |
4.1.4 宏观审慎评估情况 | 第31-32页 |
4.2 M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2-49页 |
4.2.1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2-37页 |
4.2.2 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7-39页 |
4.2.3 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9-41页 |
4.2.4 资产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1-43页 |
4.2.5 利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3-44页 |
4.2.6 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4-49页 |
5 宏观审慎评估下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策略 | 第49-55页 |
5.1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策略 | 第49-51页 |
5.1.1 加强资产配置与广义信贷的统筹管理 | 第49-50页 |
5.1.2 优化资产负债的配置结构 | 第50页 |
5.1.3 积极发展互联网线上零售贷款业务 | 第50-51页 |
5.2 流动性管理优化策略 | 第51-52页 |
5.2.1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页 |
5.2.2 加强短期头寸和缺口管理 | 第51-52页 |
5.3 资本管理优化策略 | 第52页 |
5.3.1 强化资本量化管理 | 第52页 |
5.3.2 拓展资本补充渠道 | 第52页 |
5.4 资产质量优化策略 | 第52-53页 |
5.4.1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贷款评级授信机制 | 第52-53页 |
5.4.2 注重对加强风险资产的分类处置 | 第53页 |
5.5 利率管理优化策略 | 第53-54页 |
5.5.1 建立科学高效的利率定价机制 | 第53页 |
5.5.2 进一步完善存贷款定价标准体系 | 第53-54页 |
5.6 盈利能力改善策略 | 第54-55页 |
5.6.1 多措施加强成本管控,提升管理效率 | 第54页 |
5.6.2 多渠道改善收入结构,拓宽盈利方式 | 第54-55页 |
6 研究结论及不足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