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提供更高供电服务质量的需要 | 第11页 |
1.2.2 电网企业客户全方位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 第11页 |
1.2.3 企业内部营销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客户停电管理系统差异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客户停电数据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低压停电事件的数据采集及统计 | 第14-15页 |
1.4.2 客户停电智能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客户停电事件数据采集 | 第16-22页 |
2.1 客户停电的数据采集 | 第16-17页 |
2.1.1 低压数据采集 | 第16页 |
2.1.2 系统数据采集 | 第16-17页 |
2.2 分析客户停电数据 | 第17-18页 |
2.2.1 有停电或来电告警事件上报的终端停电事件逻辑判断步骤 | 第17-18页 |
2.2.2 无停电或来电告警上报的终端停电事件分析判断步骤 | 第18页 |
2.3 停电数据自动比对 | 第18-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计算客户停电时间 | 第22-40页 |
3.1 停电时间计算的IEEE-1366标准 | 第22-25页 |
3.1.1 IEEE 1366标准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3.1.2 IEEE 1366标准中停电时间的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3.2 停电时间计算的新加坡标准 | 第25页 |
3.3 停电时间计算的香港标准 | 第25页 |
3.4 我国与先进国家停电时间计算标准的对比 | 第25-28页 |
3.5 停电时间计算的南方电网标准 | 第28-31页 |
3.6 本文提出的客户停电时间计算方法 | 第31-36页 |
3.6.1 多客户平均停电时间 | 第31-32页 |
3.6.2 多周期客户停电时间 | 第32页 |
3.6.3 第一类负荷的停电时间 | 第32页 |
3.6.4 第二类负荷的停电时间 | 第32-33页 |
3.6.5 第三类负荷的停电时间 | 第33页 |
3.6.6 多类负荷的停电时间 | 第33-34页 |
3.6.7 异常工况的停电时间 | 第34页 |
3.6.8 故障工况的停电时间 | 第34页 |
3.6.9 极端工况的停电时间 | 第34-35页 |
3.6.10 计划性的停电时间 | 第35页 |
3.6.11 临时性的停电时间 | 第35页 |
3.6.12 主动停电时间 | 第35-36页 |
3.6.13 被动停电时间 | 第36页 |
3.7 案例计算 | 第36-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客户停电智能管理平台及其应用 | 第40-67页 |
4.1 客户停电智能管理平台的设计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40-47页 |
4.1.1 客户停电智能管理平台的设计应用 | 第41-43页 |
4.1.2 客户停电数据与智能管理平台的接口 | 第43-44页 |
4.1.3 停电数据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1.4 停电数据的日统计与处理 | 第46-47页 |
4.2 移动APP管理平台设计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47-57页 |
4.2.1 移动APP管理平台设计 | 第47-48页 |
4.2.2 移动APP管理平台数据接口 | 第48-55页 |
4.2.3 移动APP管理平台辅助工具 | 第55-56页 |
4.2.4 移动APP管理平台应用效果 | 第56-57页 |
4.3 客户停电管理平台中的技术应用 | 第57-66页 |
4.3.1 J2EE三层B/A/S应用架构 | 第57页 |
4.3.2 基于ACSI客户满意度评价模型 | 第57-59页 |
4.3.3 基于SOA的应用集成技术 | 第59-63页 |
4.3.4 基于FLEX的RIA技术 | 第63-64页 |
4.3.5 移动平台的地图技术 | 第64页 |
4.3.6 跨手机平台技术 | 第64-65页 |
4.3.7 基于WEBGIS的停电地理信息数据检索技术 | 第65-66页 |
4.3.8 低压用户的停电管理技术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