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丹霞地貌上常绿硬叶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6页 |
1.1 常绿硬叶阔叶林概念与分布 | 第14-16页 |
1.1.1 常绿硬叶阔叶林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常绿硬叶阔叶林的世界分布 | 第14-15页 |
1.1.3 常绿硬叶阔叶林的中国分布 | 第15-16页 |
1.2 常绿硬叶阔叶林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常绿硬叶阔叶林的起源与演化 | 第16-18页 |
1.2.2 常绿硬叶阔叶林的物种组成 | 第18-20页 |
1.3 丹霞地貌植被的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1.3.1 丹霞地貌的特点 | 第20-21页 |
1.3.2 丹霞地貌在中国的分布 | 第21-22页 |
1.3.3 丹霞地貌植被的研究 | 第22-23页 |
1.4 群落结构的研究 | 第23-24页 |
1.4.1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 第23页 |
1.4.2 区系地理成分特征的研究 | 第23-24页 |
1.4.3 生态位的研究 | 第24页 |
1.4.4 种间联结的研究 | 第2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30页 |
2.1.1 福建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6-27页 |
2.1.2 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概况 | 第27-28页 |
2.1.3 福建连城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 第28-29页 |
2.1.4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9-3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2.2.1 样地选择与群落调查 | 第30-31页 |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1-36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76页 |
3.1 空间结构与物种组成 | 第36-49页 |
3.1.1 调查样地概况 | 第36-37页 |
3.1.2 群落结构分析 | 第37-47页 |
3.1.3 各群丛生态优势度分析 | 第47-48页 |
3.1.4 群落科属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 第48-49页 |
3.2 物种多样性 | 第49-55页 |
3.2.1 尖叶栎群系物种多样性 | 第49-50页 |
3.2.2 乌冈栎群系物种多样性 | 第50-52页 |
3.2.3 不同群系物种多样性特征比较 | 第52-55页 |
3.3 区系地理成分特征 | 第55-60页 |
3.3.1 科的分布区类型 | 第55-57页 |
3.3.2 属的分布区类型 | 第57-60页 |
3.4 生态位 | 第60-69页 |
3.4.1 海拔因子梯度上的生态位 | 第60-64页 |
3.4.2 坡度因子梯度上的生态位 | 第64-69页 |
3.5 种间关联性 | 第69-76页 |
3.5.1 乔木层优势种种间关联性 | 第69-72页 |
3.5.2 林下层优势种种间关联性 | 第72-7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76-81页 |
4.1 群落物种组成 | 第76-77页 |
4.2 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77页 |
4.3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第77-78页 |
4.4 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生态位 | 第78-79页 |
4.5 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性 | 第79-81页 |
第5章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