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基于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高灵敏光声/拉曼成像指导下增强的光热/抗菌联合治疗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第13-15页
    1.3 分子影像技术第15-16页
    1.4 纳米探针在肿瘤和感染治疗方面的应用第16-1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合成、表面修饰、表征以及粒子性能的测定第22-37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第22-24页
        2.2.1 实验所需材料第22-23页
        2.2.2 实验所需仪器第23-24页
        2.2.3 溶液的配置方法第24页
        2.2.4 实验所用细胞系第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9页
        2.3.1 核壳纳米结构的金三角片的制备第24-25页
        2.3.2 银包金核壳纳米三角片的制备第25-26页
        2.3.3 银包金核壳纳米三角片的表面修饰第26页
        2.3.4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稳定性研究第26页
        2.3.5 银包金壳核纳米探针的光热性能检测第26-27页
        2.3.6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生物相容性第27-29页
        2.3.7 实验所需表征第29页
    2.4 结果和讨论第29-36页
        2.4.1 金纳米三角片和银包金核壳纳米三角片的形貌尺寸分析第29-31页
        2.4.2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晶相和稳定性研究第31-33页
        2.4.3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光热性能研究第33-35页
        2.4.4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光声/拉曼成像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第37-39页
        3.2.1 实验所需材料第37-38页
        3.2.2 实验所需仪器第38页
        3.2.3 溶液的配置方法第38-39页
        3.2.4 细胞系和实验动物第39页
    3.3 实验方法第39-42页
        3.3.1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体外、体内光声成像第39-40页
        3.3.2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体外、体内拉曼成像第40-41页
        3.3.3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药代动力学及病理学分析第41-42页
        3.3.4 成像方式第42页
    3.4 结果及讨论第42-48页
        3.4.1 体内、体外光声成像第42-44页
        3.4.2 体内、体外拉曼成像第44-46页
        3.4.3 药代动力学及病理学分析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四章 银包金壳核纳米探针的光热/抗菌治疗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第51-54页
        4.2.1 实验所需材料第51-52页
        4.2.2 实验所需仪器第52-53页
        4.2.3 溶液的配置方法第53页
        4.2.4 细胞系和实验动物第53-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56页
        4.3.1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第54页
        4.3.2 肿瘤体积、小鼠体重监测及病理学分析第54-55页
        4.3.3 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体外抗菌评价第55页
        4.3.4 光声成像指导下的银包金核壳纳米探针体内抗菌治疗第55-56页
    4.4 结果和讨论第56-62页
        4.4.1 体内光热治疗第56-57页
        4.4.2 肿瘤体积、小鼠体重监测及病理学分析第57-58页
        4.4.3 体外抗菌评价第58-60页
        4.4.4 体内抗菌治疗及光声监测成像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5-69页
    5.1 全文结论第65-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结构特征的毒效因子发现
下一篇:论《人性的污秽》中的自我建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