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一、关于产业基地的概念 | 第11-12页 |
| 二、关于政府在产业基地创建中的政策 | 第12-13页 |
| 三、政府在产业基地创建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 四、上述研究不足 | 第14页 |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14-15页 |
| 二、产业基地 | 第15页 |
| 三、产业规划 | 第15-16页 |
| 四、政府功能 | 第16-17页 |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8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8页 |
| 第六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功能:理论与分析维度 | 第20-27页 |
| 第一节 产业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 一、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第20-21页 |
| 二、区域分工理论 | 第21-22页 |
| 三、发展阶段理论 | 第22页 |
|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第22-23页 |
| 一、规划作用 | 第22-23页 |
| 二、服务作用 | 第23页 |
| 三、保障作用 | 第23页 |
| 第三节 产业基地创建中的政府功能分析维度 | 第23-27页 |
| 一、规划功能维度 | 第24页 |
| 二、服务功能维度 | 第24-25页 |
| 三、保障功能维度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深圳P区产业基地创建概况 | 第27-35页 |
| 第一节 P区基本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 一、P区基本情况 | 第27页 |
| 二、P区产业发展情况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P区产业基地创建概况 | 第28-30页 |
| 一、创建背景 | 第28页 |
| 二、现有基础 | 第28-29页 |
| 三、主导产业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P区产业基地创建初步成效 | 第30-35页 |
| 一、自主创新能力 | 第30-32页 |
| 二、主要条件达标情况 | 第32页 |
| 三、有利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深圳P区产业基地创建中政府功能发挥 | 第35-40页 |
| 第一节 规划功能发挥 | 第35-37页 |
| 一、确立发展目标 | 第35页 |
| 二、进行功能定位 | 第35-37页 |
| 三、优化空间规划 | 第37页 |
| 第二节 服务功能发挥 | 第37-39页 |
| 一、理清服务主体职能 | 第37-38页 |
| 二、优化服务程序 | 第38页 |
| 三、强化人才服务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保障功能发挥 | 第39-40页 |
| 一、组织保障 | 第39页 |
| 二、资金保障 | 第39页 |
| 三、空间保障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深圳P区产业基地创建中的政府功能实现的约束因素分析 | 第40-47页 |
| 第一节 规划功能实现的约束因素 | 第40-42页 |
| 一、观念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0-41页 |
| 二、参与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1-42页 |
| 三、利益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2页 |
| 第二节 服务功能实现的约束因素 | 第42-45页 |
| 一、能力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3-44页 |
| 二、管理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4页 |
| 三、技术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保障功能实现的约束因素 | 第45-47页 |
| 一、组织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5-46页 |
| 二、人才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6页 |
| 三、资金层面的约束因素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中的政府功能实现策略优化 | 第47-51页 |
| 第一节 规划功能实现策略优化 | 第47-48页 |
| 一、合理规划提高民众参与度 | 第47页 |
| 二、协调地利用中的矛盾 | 第47-48页 |
| 三、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基地规划 | 第48页 |
| 第二节 服务功能实现策略优化 | 第48-49页 |
| 一、优化为民服务的态度 | 第48-49页 |
| 二、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 第49页 |
| 三、实现互联网技术革新 | 第49页 |
| 第三节 保障功能实现策略优化 | 第49-51页 |
| 一、加强组织性保障 | 第49-50页 |
| 二、加强人才性保障 | 第50页 |
| 三、加强资金性保障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一 | 第54-55页 |
| 附录二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