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页岩气储层物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页岩气吸附/解吸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页岩气藏注CO_2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3.1 页岩样品的制备 | 第18页 |
1.3.2 页岩样品基本参数测定 | 第18页 |
1.3.3 页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 第18页 |
1.3.4 页岩注CO_2开采实验研究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页岩基本参数实验研究 | 第20-30页 |
2.1 页岩样品化学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2.2 页岩气测孔隙度实验 | 第22-25页 |
2.2.1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22-23页 |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3 实验流程 | 第24页 |
2.2.4 实验结果 | 第24-25页 |
2.3 页岩渗透率测试实验 | 第25-28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5-26页 |
2.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3.3 实验流程与方法 | 第27-28页 |
2.3.4 实验结果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页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 第30-50页 |
3.1 实验目的与原理 | 第30-32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3.1.2 实验原理 | 第30-32页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2-3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2-34页 |
3.3 实验流程 | 第34-36页 |
3.3.1 页岩粉末样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3.3.2 实验设备密封性检测 | 第35页 |
3.3.3 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 | 第35页 |
3.3.4 标准室体积和样品室自由空间体积的标定 | 第35页 |
3.3.5 页岩气吸附实验流程与步骤 | 第35-36页 |
3.3.6 页岩气解吸实验流程与步骤 | 第36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8页 |
3.4.1 压力对页岩吸附量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3.4.2 温度对页岩吸附量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3.4.3 不同气体性质对吸附量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4.4 压力对页岩解吸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3.4.5 温度对页岩解吸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3.4.6 不同气体性质对页岩解吸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注CO_2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实验研究 | 第50-71页 |
4.1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1.2 实验装置 | 第50-52页 |
4.2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52-53页 |
4.2.1 降压开采实验原理 | 第52-53页 |
4.2.2 CO_2驱替页岩气实验原理 | 第53页 |
4.3 实验流程 | 第53-56页 |
4.3.1 系统气密性检测 | 第53页 |
4.3.2 高压中间容器和样品室自由空间体积的标定 | 第53页 |
4.3.3 降压开采实验步骤 | 第53-54页 |
4.3.4 注CO_2驱替CH4实验步骤 | 第54-56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70页 |
4.4.1 降压开始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6-58页 |
4.4.2 CO_2注入压力对页岩气驱替效果影响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8-64页 |
4.4.3 CO_2不同注入速率驱替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4-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