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储运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天然气集输系统硫化氢腐蚀机制与缓蚀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高酸性气田集输管网腐蚀及防腐技术现状第9-20页
        1.2.1 高酸性气田腐蚀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硫沉积条件下腐蚀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1.2.3 元素硫腐蚀防护现状第17-20页
    1.3 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26页
    2.1 集输系统基本参数第22-23页
        2.1.1 普光气田采出水组分第22页
        2.1.2 集输工艺参数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3 引用实验标准第25-26页
第三章 硫沉积腐蚀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第26-43页
    3.1 L360 钢在高酸性条件下硫沉积腐蚀研究第26-32页
        3.1.1 S-Fe接触形式对硫沉积腐蚀规律的研究第26-28页
        3.1.2 硫沉积覆盖面积与试片腐蚀的关系第28-29页
        3.1.3 不同形态、组成的硫沉积对腐蚀速度及试片形貌的影响第29-30页
        3.1.4 高酸性条件硫沉积物腐蚀及试片形态第30-32页
    3.2 试片在高压、高酸性、硫沉积情况的腐蚀第32-35页
        3.2.1 高压、高酸性时硫对试片腐蚀的影响第32-33页
        3.2.2 不同包裹状态的含硫物质的沉积腐蚀第33-35页
    3.3 沉积硫催化腐蚀的电化学研究第35-43页
        3.3.1 硫沉积电偶腐蚀第35-37页
        3.3.2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第37-38页
        3.3.3 不同形态硫覆盖试片的交流阻抗图谱第38-39页
        3.3.4 硫沉积时试片硫化亚铁腐蚀膜电化学测试第39-41页
        3.3.5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性能及抗硫腐蚀性评价第43-77页
    4.1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的理化性能测试第43-47页
        4.1.1 缓蚀剂的溶解分散性能第43-45页
        4.1.2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对UDS溶剂发泡性的评价第45-46页
        4.1.3 缓蚀剂组分的热失重分析第46-47页
    4.2 硫-铁接触形态的变化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第47-59页
        4.2.1 悬浮硫粉存在的情况下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第47-51页
        4.2.2 高压、动态、饱和H_2S/CO_2、热涂硫条件下对缓蚀剂性能的影响第51-53页
        4.2.3 包裹硫、管道沉积物、沙粒对不同浓度缓蚀剂的性能影响第53-59页
    4.3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互换可行性评价第59-74页
        4.3.1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性能第59-67页
        4.3.2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和溶硫剂的配伍性第67-69页
        4.3.3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高压动态抗硫防腐性能评价第69-71页
        4.3.4普光主体缓蚀剂和大湾缓蚀剂互换可行性实验第71-72页
        4.3.5 进口L360 和国产L360 腐蚀性能比较第72-74页
    4.4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电化学实验第74-77页
        4.4.1 普光主体、大湾缓蚀剂点电偶腐蚀测试第74-77页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89页
    附录1 普光主体、大湾区块集输系统硫沉积物质热分析报告第82-85页
    附录2 普光主体、大湾区块集输系统硫沉积物质的形态第85-88页
    附录3 实验装置图第88-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曙光采油厂杜66断区块空气注气开采安全风险分析
下一篇:乐安油田草13沙四薄互层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