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7页 |
1.1 海洋浮游植物磷营养生理研究 | 第16-19页 |
1.1.1 磷对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1.1.2 海水中磷的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 | 第17-18页 |
1.1.3 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缺乏的生理生态响应 | 第18-19页 |
1.2 甲藻及甲藻藻华 | 第19-20页 |
1.2.1 甲藻 | 第19页 |
1.2.2 甲藻藻华 | 第19-20页 |
1.3 浮游植物对磷营养变动的蛋白质组响应 | 第20-24页 |
1.3.1 蛋白质组学概况 | 第20-22页 |
1.3.2 海洋浮游植物对磷营养变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5页 |
2.1 藻种培养 | 第27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2.3 生理参数测定 | 第27-29页 |
2.3.1 细胞密度 | 第27-28页 |
2.3.2 磷浓度测定 | 第28页 |
2.3.3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2.3.4 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测定 | 第29页 |
2.4 蛋白质样品收集与处理 | 第29-33页 |
2.4.1 蛋白质样品收集 | 第29页 |
2.4.2 蛋白质提取 | 第29-30页 |
2.4.3 蛋白质定量 | 第30-31页 |
2.4.4 蛋白质还原烷基化 | 第31页 |
2.4.5 蛋白质酶解及iTRAQ标记 | 第31-32页 |
2.4.6 肽段的液相分离 | 第32页 |
2.4.7 蛋白质的液质联用分析 | 第32-33页 |
2.5 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35页 |
2.5.1 蛋白质鉴定及功能注释 | 第33-34页 |
2.5.2 蛋白质定量及差异表达蛋白筛选 | 第34页 |
2.5.3 差异表达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磷缺乏和磷添加的生理响应 | 第35-42页 |
3.1 结果 | 第35-39页 |
3.1.1 不同磷条件下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生长 | 第35-36页 |
3.1.2 磷浓度变化 | 第36-37页 |
3.1.3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3.1.4 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 讨论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磷缺乏的蛋白质组响应 | 第42-64页 |
4.1 结果 | 第42-53页 |
4.1.1 蛋白质鉴定及质谱数据质量控制 | 第42-45页 |
4.1.2 蛋白质功能分布 | 第45-48页 |
4.1.3 差异表达蛋白统计与分布 | 第48-50页 |
4.1.4 差异表达蛋白通路富集分析 | 第50-51页 |
4.1.5 磷代谢相关蛋白鉴定 | 第51-53页 |
4.2 讨论 | 第53-61页 |
4.2.1 磷缺乏条件下上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53-55页 |
4.2.2 磷缺乏条件下下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55-60页 |
4.2.3 磷代谢相关蛋白分析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不同磷源添加的蛋白质组响应 | 第64-76页 |
5.1 结果 | 第64-67页 |
5.1.1 差异表达蛋白通路富集分析 | 第64-67页 |
5.2 讨论 | 第67-73页 |
5.2.1 无机磷添加后上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67-68页 |
5.2.2 有机磷添加后上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68-71页 |
5.2.3 有机磷源添加后下调表达蛋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71-72页 |
5.2.4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无机磷源和有机磷源添加的响应异同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论文特色及创新点 | 第77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7页 |
附录 | 第97-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