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硼基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氧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6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甲烷的应用与挑战第16-18页
    1.3 甲烷选择性氧化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1 甲烷均相催化氧化第19-20页
        1.3.2 甲烷多相催化氧化第20-21页
    1.4 甲烷选择性氧化固体催化剂第21-25页
        1.4.1 钼基催化剂第22-23页
        1.4.2 钒基催化剂第23-24页
        1.4.3 其他金属催化剂第24-25页
    1.5 硼材料在甲烷选择氧化反应中的潜在应用第25-27页
    1.6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7-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6-44页
    2.1 实验原料第36-38页
        2.1.1 实验试剂第36页
        2.1.2 实验气体第36-37页
        2.1.3 实验仪器第37-38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8页
        2.2.1 B_2O_3催化剂的制备第38页
        2.2.2 h-BN催化剂的制备第38页
        2.2.3 B-ZSM-5的制备第38页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8-41页
        2.3.1 催化剂评价试验第38-40页
        2.3.2 催化剂评价结果分析第40-41页
    2.4 催化剂表征第41-43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1页
        2.4.2 N_2吸脱附测试(BET)第41-42页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2页
        2.4.4 核磁共振(NMR)第42页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页
        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2页
        2.4.7 质谱在线跟踪(MS)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三章 B_2O_3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第44-61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B_2_O3催化剂催化甲烷选择性氧化性能第44-51页
        3.2.1 载体影响第44-47页
        3.2.2 B_2O_3负载量影响第47-48页
        3.2.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3.2.4 反应气流量的影响第49-50页
        3.2.5 B_2O_3催化剂的抗深度氧化能力第50-51页
    3.3 活性中心第51-54页
        3.3.1 催化活性中心第51-54页
    3.4 催化剂表征第54-58页
        3.4.1 核磁共振(NMR)第54页
        3.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4-55页
        3.4.3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55-56页
        3.4.4 N_2吸脱附测试(BET)第56-58页
        3.4.5 透射电镜(TEM)第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第四章 B_2O_3催化剂上甲烷选择性氧化反应机理的探究第61-70页
    4.1 反应路径的探索第61-64页
    4.2 产物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第64-65页
        4.2.1 H_2O对甲烷氧化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第64-65页
        4.2.2 CH_3OH对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第65页
    4.3 甲烷选择性氧化反应动力学第65-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第五章 六方氮化硼催化甲烷选择性氧化反应的研究第70-83页
    5.1 引言第70-71页
    5.2 h-BN催化剂对甲烷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的研究第71-76页
        5.2.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71-73页
        5.2.2 空速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第73-74页
        5.2.3 O_2/CH_4比例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第74-75页
        5.2.4 h-BN催化剂的稳定性第75-76页
    5.3 高比表面积h-BN的催化活性第76-78页
    5.4 h-BN催化的结构表征第78-81页
        5.4.1 N_2吸脱附测试(BET)第78-79页
        5.4.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79-80页
        5.4.3 扫描电镜(SEM)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铜磷酸盐卤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金属铱催化酰胺还原转化及还原胺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