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问题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 | 第11-12页 |
1.2.2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界限及风险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群团组织购买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0-21页 |
2.1.1 群团组织 | 第20页 |
2.1.2 儿童之家 | 第20-21页 |
2.1.3 校外教育服务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理论背景 | 第21-22页 |
2.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22-24页 |
2.3 群团组织购买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4-30页 |
2.3.1 群团组织购买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2.3.2 群团组织购买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实例分析 | 第30-38页 |
3.1 广西妇联购买“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背景 | 第30-32页 |
3.2 崇左市江州区购买“儿童家园”的案例 | 第32-36页 |
3.2.1 崇左市江州区妇联政府购买服务“儿童家园”项目策划书(2017) | 第32-35页 |
3.2.2 案例分析 | 第35-36页 |
3.3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的管理 | 第36-38页 |
3.3.1 购买主体的管理 | 第36页 |
3.3.2 对承接主体的管理 | 第36页 |
3.3.3 第三方评估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现状 | 第38-46页 |
4.1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的成效 | 第38-39页 |
4.1.1 增强了基层政府服务留守儿童的能力 | 第38页 |
4.1.2 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 | 第38页 |
4.1.3 引起更多的机构对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的关注度 | 第38-39页 |
4.1.4 增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 第39页 |
4.2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的存在问题 | 第39-41页 |
4.2.1 法制不够健全,制度供给不足 | 第39页 |
4.2.2 社会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依赖度太高 | 第39-40页 |
4.2.3 妇联部门的干部缺乏项目管理能力 | 第40页 |
4.2.4 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 第40页 |
4.2.5 受益儿童参与项目实施的主动性较差 | 第40-41页 |
4.2.6 受资金影响,项目覆盖率不高 | 第41页 |
4.3 广西妇联购买村(社区)“儿童之家”校外教育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受益对象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4.3.2 服务项目内容的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4.3.3 承接主体的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4.3.4 项目设立目标成效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群团组织购买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优化路径 | 第46-53页 |
5.1 购买主体优化路径 | 第46-48页 |
5.1.1 完善政府层面的政府法规,建立地方购买服务的相关制度 | 第46-47页 |
5.1.2 优化内部战略资源,提升群团组织干部的管理能力 | 第47-48页 |
5.1.3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48页 |
5.1.4 合理配置群团组织购买村(社区)校外教育服务的财力资源 | 第48页 |
5.2 承接主体优化路径 | 第48-50页 |
5.2.1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文化 | 第49页 |
5.2.2 加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 | 第49-50页 |
5.2.3 加强社会组织自我约束 | 第50页 |
5.3 受益对象优化路径 | 第50-51页 |
5.3.1 提升受益对象的文化素养 | 第50-51页 |
5.3.2 提升受益对象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 第51页 |
5.4 绩效评价优化路径 | 第51-53页 |
5.4.1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 第51页 |
5.4.2 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 第51页 |
5.4.3 实现多元主体评估 | 第51-52页 |
5.4.4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主体评估 | 第52页 |
5.4.5 发挥评估结果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