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荀子》《潜夫论》比较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3-23页
    一、研究现状概述第13-21页
    二、选题意义及目的第21-23页
第一章 著者生平与《荀子》《潜夫论》的成书第23-40页
    第一节 荀子、王符所处时代与生平第23-34页
        一、二人所处时代的弊病第25-30页
        二、荀子、王符生平之相似第30-33页
        三、“儒学巨擘”与“布衣处士”的身份第33-34页
    第二节 《荀子》与《潜夫论》成书之比较第34-40页
        一、“不皆手著”到“手自编定”第35-36页
        二、“以意名篇”与“以类相从”的编排体例第36-40页
第二章 天人观与人性论之比较第40-59页
    第一节 天人观之比较第40-47页
        一、“自然之天”与“主宰之天”第40-43页
        二、从“明于天人之分”到“明乎天人之道”第43-47页
    第二节 人性论之比较第47-59页
        一、“人性本恶”与“人性可善可恶”第47-51页
        二、“积”与“学”的共通之处——改善人性第51-59页
第三章 治国思想之比较第59-68页
    第一节 民本思想之比较第59-63页
        一、对君民关系:强化君主统治与相互制约第60-61页
        二、富民:“上下俱富”与“民富即国富”第61-63页
    第二节 君道思想之比较第63-68页
        一、君即治乱之源第63-66页
        二、尊君方法之不同第66-68页
第四章 艺术风格之比较第68-81页
    第一节“学者之文”的内涵分析第68-70页
    第二节 论说方式之差异第70-81页
        一、论说结构第70-73页
        二、论据选择第73-77页
        三、论证方法第77-81页
第五章 子书精神之比较第81-89页
    第一节 济世为民的共同责任感第81-85页
        一、救世精神的继承第81-83页
        二、荀子的救世理想第83页
        三、王符的天下情怀第83-85页
    第二节 二书精神的不同之处第85-89页
        一、救世精神的格局不同第85-86页
        二、所代表群体的不同第86-87页
        三、批判精神的不同第87-89页
结语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后记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彝族民间叙事长诗《红白杜鹃花》的原型意象解析
下一篇:论刘永济的楚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