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思路和方法第13-18页
        1.2.1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8-19页
        1.3.1 研究重点第18页
        1.3.2 研究难点第18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8-19页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观点第19-28页
    2.1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第19-25页
        2.1.1 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第19-22页
        2.1.2 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第22-23页
        2.1.3 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第23-25页
    2.2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第25-28页
3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线索第28-37页
    3.1 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28-32页
        3.1.1 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想第28-29页
        3.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第29-30页
        3.1.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想第30-32页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32-37页
        3.2.1 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32-33页
        3.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33-34页
        3.2.3 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34-35页
        3.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思想第35-37页
4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论述第37-47页
    4.1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第37-41页
        4.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立场第37-38页
        4.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第38-39页
        4.1.3 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观第39-41页
    4.2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第41-44页
        4.2.1 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第41-42页
        4.2.2 务实性与时效性相统一第42-43页
        4.2.3 广泛性与彻底性相统一第43-44页
    4.3 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思想重要论述的价值意义第44-47页
        4.3.1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44-45页
        4.3.2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南第45-47页
5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展望第47-54页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第47-48页
    5.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价值第48-50页
    5.3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行动指南第50-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宋艺术观的审美文化背景探究
下一篇:外包数据服务模式下的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