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果汁废水概况 | 第13-16页 |
1.1.1 果汁行业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果汁废水来源及特点 | 第14-16页 |
1.2 厌氧生物处理概况 | 第16-22页 |
1.2.1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第16-20页 |
1.2.2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 第20-22页 |
1.3 厌氧颗粒污泥 | 第22-28页 |
1.3.1 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 | 第22-24页 |
1.3.2 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 | 第24页 |
1.3.3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24-25页 |
1.3.4 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1.4 厌氧污泥流失研究现状 | 第28页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9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2.1.1 试验整体装置与试验流程 | 第31-32页 |
2.1.2 自吸式时控机械搅拌器 | 第32页 |
2.2 试验仪器 | 第32-33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2.3.1 试验用水 | 第33-34页 |
2.3.2 接种污泥 | 第34页 |
2.4 试验方法及测定指标 | 第34-39页 |
2.4.1 废水水质测定 | 第34页 |
2.4.2 污泥性质的测定 | 第34-39页 |
第3章 厌氧反应器的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9-55页 |
3.1 反应器启动试验研究 | 第39-42页 |
3.1.1 反应器启动试验 | 第39页 |
3.1.2 反应器启动阶段运行条件 | 第39-40页 |
3.1.3 反应器启动阶段的现象观察及数据分析 | 第40-42页 |
3.2 反应器提高负荷试验研究 | 第42-47页 |
3.2.1 反应器提高负荷阶段运行条件控制 | 第42-43页 |
3.2.2 反应器提高负荷阶段的现象观察及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2.3 反应器提高负荷阶段出现的酸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44-46页 |
3.2.4 氨氮去除试验研究 | 第46-47页 |
3.3 反应器改变搅拌强度试验研究 | 第47-49页 |
3.3.1 反应器改变搅拌强度的目的 | 第47页 |
3.3.2 反应器改变搅拌强度试验研究 | 第47-48页 |
3.3.3 反应器改变搅拌强度阶段数据及其分析 | 第48-49页 |
3.4 反应器运行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3.4.1 进水浓度对试验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2 有机负荷对试验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3 出水vfa变化情况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污泥颗粒化过程及颗粒污泥特性研究 | 第55-65页 |
4.1 颗粒污泥培养过程 | 第55-56页 |
4.2 颗粒污泥重要性质研究 | 第56-62页 |
4.2.1 颗粒污泥粒径分析 | 第56-57页 |
4.2.2 颗粒污泥沉降速度研究 | 第57-60页 |
4.2.3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变化 | 第60-62页 |
4.3 颗粒污泥培养条件的讨论 | 第62-64页 |
4.3.1 水气动力条件 | 第62-63页 |
4.3.2 ph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3 温度的影响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旋流厌氧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65-69页 |
5.1 旋流厌氧反应器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65页 |
5.2 旋流厌氧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推导 | 第65-67页 |
5.3 基质降解动力学参数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