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2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2 研究总体思路 | 第16-18页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4 操作性定义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的效果研究 | 第20-46页 |
1 研究类型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34页 |
3 伦理学考虑 | 第34-35页 |
4 质量控制 | 第35-36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6-46页 |
5.1 干预组和对照组样本流失情况 | 第36-37页 |
5.2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 第37-38页 |
5.3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结局指标的比较 | 第38-45页 |
5.4 网络平台使用情况 | 第45-46页 |
第二部分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的优化 | 第46-53页 |
1 访谈目的 | 第46页 |
2 访谈对象和抽样方法 | 第46-47页 |
3 访谈流程和提纲 | 第47-48页 |
4 资料分析 | 第48页 |
5 研究的信效度 | 第48页 |
6 访谈结果 | 第48-52页 |
7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的优化措施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1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降低了孕产妇产后抑郁情绪 | 第53页 |
2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降低了孕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 第53-54页 |
3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有助于改善孕产妇自我效能水平 | 第54-55页 |
4 产后抑郁网络干预平台在改善小婴儿气质水平中的作用 | 第55页 |
5 产后抑郁网络平台需强大的专业支撑和技术支持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56-57页 |
1 研究的创新性 | 第56-57页 |
2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综述 | 第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