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信用惩戒的法律性质与法律救济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5-26页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第15-16页
    二、研究现状第16-23页
        (一)大陆地区研究现状第16-20页
        (二)台湾地区研究现状第20-23页
    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23-26页
        (一)写作思路第23-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页
        (三)可能的创新点第24-26页
第一章 信用惩戒的概念及分类第26-36页
    一、“信用惩戒”的概念第26-28页
        (一)“信用惩戒”的词源第26-27页
        (二)“信用惩戒”的词义第27-28页
    二、信用惩戒的措施分类第28-36页
        (一)政策法规的分类第28-31页
        (二)学理分类第31-35页
        (三)本文的分类第35-36页
第二章 信用惩戒制度的发展及现状第36-47页
    一、信用惩戒的制度发展第36-42页
        (一)党中央、全国人大宏观指导文件第36-38页
        (二)国务院及办公厅具体规范文件第38-39页
        (三)党委部门及国务院部委分领域规范第39-42页
    二、信用惩戒的实践现状第42-47页
        (一)法院的实践情况第42-44页
        (二)其他部门实践情况第44-45页
        (三)地方实践情况第45-47页
第三章 负面信息披露的法律性质与救济第47-76页
    一、负面信息披露概述第47-51页
        (一)负面信息披露的概念第47-48页
        (二)负面信息披露的方式及功能第48-51页
    二、负面信息披露的法律性质第51-57页
        (一)行政处罚第51-54页
        (二)行政事实行为第54-57页
        (三)司法执行措施第57页
    三、负面信息披露的实践问题第57-61页
        (一)名誉权第57-60页
        (二)隐私权第60-61页
        (三)知情权第61页
    四、负面信息披露的法律救济第61-76页
        (一)申诉和复议第61-63页
        (二)行政诉讼和赔偿诉讼第63-76页
第四章 资格限制类措施的法律性质与救济第76-93页
    一、资格限制类措施概述第76-80页
        (一)资格限制类措施的概念第76-77页
        (二)资格限制类措施的实践第77-80页
    二、资格限制类措施的法律性质第80-85页
        (一)影响市场活动的资格限制第81-82页
        (二)影响地位或授益的资格限制第82-85页
    三、资格限制类措施的实践问题第85-88页
        (一)标准问题第85-86页
        (二)侵权问题第86-88页
    四、资格限制类措施的法律救济第88-93页
        (一)受案范围及原告主体资格第88-89页
        (二)审查内容及强度第89-91页
        (三)判决形式第91-93页
第五章 限制高消费及其他措施的法律性质与救济第93-108页
    一、限制高消费及其他措施概述第93-99页
        (一)限制高消费概述第93-95页
        (二)其他惩戒措施概述第95-99页
    二、限制高消费及其他措施的法律性质第99-101页
        (一)限制高消费的法律性质第99-100页
        (二)其他惩戒措施的法律性质第100-101页
    三、限制高消费的实践问题第101-103页
        (一)实施及监督问题第101页
        (二)侵权问题第101-103页
    四、限制高消费的法律救济第103-108页
        (一)救济途径第104-105页
        (二)审查内容第105-107页
        (三)审查结果第107-108页
第六章 信用惩戒制度的完善构想第108-119页
    一、立法控制第108-113页
        (一)提高法律位阶第108-110页
        (二)细化惩戒标准第110-112页
        (三)完善退出机制第112-113页
    二、程序控制第113-116页
        (一)强化决策机关的程序义务第114-116页
        (二)严格惩戒措施的及时解除第116页
    三、其他配套制度第116-119页
结语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7页
附录A第127-158页
    附录一:综合性文件信用惩戒措施分类情况统计第127-138页
    附录二:本文对信用惩戒措施的分类第138-140页
    附录三:“信用惩戒”的主要法规政策文件(不含已失效文件)第140-147页
    附录四:负面信息披露相关案例统计第147-153页
    附录五:资格限制类措施相关案例统计第153-156页
    附录六:限制高消费相关案例统计第156-158页
附录B: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托管与农业服务规模化经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下一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管理与服务研究--以菏泽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