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黄芪药对及复方的化学成分质谱学鉴定及多成分定量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6-18页
第一章 综述研究第18-35页
    1.1 黄芪、三七药对研究概况第18-31页
        1.1.1 黄芪-三七药对的应用概况第18-19页
        1.1.2 黄芪-三七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9-26页
        1.1.3 黄芪-三七药对的药理作用研究第26-30页
        1.1.4 黄芪-三七药对的临床应用研究第30-31页
    1.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的研究应用第31-33页
        1.2.1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对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第31-32页
        1.2.2 UPLC/ESI-LTQ-Orbitrap MS~n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概况第32-33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33-35页
第二章 黄芪中黄酮及皂苷类化学成分鉴定研究第35-60页
    2.1 仪器与试药第35页
        2.1.1 仪器第35页
        2.1.2 试药第35页
    2.2 方法第35-36页
        2.2.1 溶液的配制第35-36页
        2.2.2 液质条件第3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6-59页
        2.3.1 黄芪黄酮类成分第37-50页
        2.3.2 黄芪皂苷类成分第50-59页
    2.4 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三七中皂苷类化学成分鉴定研究第60-75页
    3.1 仪器与试药第60页
        3.1.1 仪器第60页
        3.1.2 试药第60页
    3.2 方法第60-61页
        3.2.1 溶液的配制第60页
        3.2.2 液质条件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4页
        3.3.1 对照品的LC-MS分析第68页
        3.3.2 常见皂苷成分第68-74页
        3.3.3 取代型皂苷成分第74页
    3.4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黄芪-三七药对指纹图谱化学成分研究第75-83页
    4.1 仪器与试药第75页
    4.2 方法第75页
        4.2.1 溶液的配制第75页
        4.2.2 液质条件第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1页
        4.3.1 黄芪黄酮类成分分析第76-80页
        4.3.2 黄芪皂苷类成分分析第80页
        4.3.3 三七皂苷与黄芪皂苷的比较第80-81页
    4.4 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基于多成分定量的黄芪-三七药对配比对化学成分影响第83-98页
    5.1 仪器与试药第83页
        5.1.1 仪器第83页
        5.1.2 试药第83页
    5.2 方法第83-85页
        5.2.1 液质条件第83-84页
        5.2.2 溶液的配制第84-85页
        5.2.3 统计分析第85页
    5.3 线性关系考察第85-88页
    5.4 方法学考察第88-94页
        5.4.1 专属性实验第88-90页
        5.4.2 精密度试验第90-92页
        5.4.3 重复性试验第92页
        5.4.4 稳定性试验第92-93页
        5.4.5 加样回收率测定第93-94页
    5.5 结果第94-96页
        5.5.1 配比对黄芪化学成分的影响第94-95页
        5.5.2 配比对三七化学成分的影响第95-96页
    5.6 讨论第96-98页
第六章 补脾益肾方化学成分定性研究第98-121页
    6.1 仪器与试药第98-99页
    6.2 方法第99-100页
        6.2.1 溶液的配制第99页
        6.2.2 LC-MS条件第99-10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0-120页
        6.3.1 黄芪化学成分第109-110页
        6.3.2 党参化学成分第110-113页
        6.3.3 制何首乌化学成分第113-116页
        6.3.4 丹参化学成分第116-119页
        6.3.5 菟丝子化学成分第119页
        6.3.6 组方总煎液及单煎液化学成分相对含量比较研究第119-120页
    6.4 小结第120-121页
第七章 补脾益肾方多成分定量研究第121-130页
    7.1 仪器与试药第121页
        7.1.1 仪器第121页
        7.1.2 试药第121页
    7.2 方法第121-122页
        7.2.1 液质条件第121-122页
        7.2.2 溶液的配制第122页
    7.3 线性关系考察第122-124页
    7.4 方法学考察第124-128页
        7.4.1 专属性实验第124-125页
        7.4.2 精密度试验第125-126页
        7.4.3 稳定性试验第126-127页
        7.4.4 重复性试验第127页
        7.4.5 加样回收率测定第127-128页
    7.5 样品测定第128-129页
    7.6 讨论第129-130页
结语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附录第142-146页
    附录1 黄芪黄酮类对照品多级裂解质谱图第142-145页
    附录2 英文缩略语第145-14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脂肪组织探讨贞术调脂方(FTZ)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岗藿抗感汤对流感小鼠的保护及其药效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