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全钒液流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背景第13页
    1.2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及特点第13-14页
        1.2.1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全钒液流电池发展现状第14-22页
        1.3.1 电极材料第15-17页
        1.3.2 电解液第17-20页
        1.3.3 离子交换膜第20-22页
        1.3.4 钒电堆的设计和构造第22页
    1.4 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测试方法第23-27页
    2.1 主要化学试剂第23页
    2.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3.1 循环伏安法第24页
        2.3.2 交流阻抗法第24-25页
        2.3.3 充放电测试第25页
        2.3.4 恒电位阶跃法第25-26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6-27页
第三章 全钒液流电池用PTFE-碳纳米管电极性能第27-35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29页
        3.2.1 电极制备第28页
        3.2.2 形貌表征第28页
        3.2.3 电化学测试第28-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3.3.1 电极的SEM形貌第29页
        3.3.2 恒电位阶跃分析第29-30页
        3.3.3 循环伏安分析第30-32页
        3.3.4 阻抗分析第32-33页
        3.3.5 充放电测试第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混酸氧化碳纳米管性能研究第35-44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实验部分第35-36页
        4.2.1 电极制备第35页
        4.2.2 材料表征第35-36页
        4.2.3 电化学测试第3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4.3.1 SEM及BET分析第36-38页
        4.3.2 X射线衍射分析第38页
        4.3.4 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8-39页
        4.3.5 循环伏安分析第39-41页
        4.3.6 阻抗分析第41-42页
        4.3.7 充放电测试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电氧化碳纳米管研究第44-53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5.2.1 电极制备第44-45页
        5.2.2 表征第45页
        5.2.3 电化学测试第4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5.3.1 形貌表征第45-46页
        5.3.2 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6-48页
        5.3.3 循环伏安分析第48-50页
        5.3.4 阻抗分析第50-51页
        5.3.5 充放电测试第51-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6.1 总结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页
参考文献第5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铁/Fe(Ⅱ)共存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下一篇:异烟肼衍生物及其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