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重点、内容及框架、创新及不足 | 第19-22页 |
1.4.1 研究的方法与重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20-21页 |
1.4.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2.1 杠杆率监管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优劣势 | 第22-23页 |
2.1.1 杠杆率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杠杆率监管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3 杠杆率监管的特征及优劣势 | 第23页 |
2.2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概念内涵、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2.1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概念内涵 | 第23-24页 |
2.2.2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性 | 第24页 |
2.2.3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3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 第25-26页 |
2.3.1 削弱商业银行的高杠杆经营动力 | 第25-26页 |
2.3.2 抑制无序发展表外与衍生品业务 | 第26页 |
2.3.3 注重充实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实力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杠杆率监管和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现状分析 | 第28-40页 |
3.1 我国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背景与历史演变 | 第28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背景 | 第28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历史演变 | 第28页 |
3.2 我国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3.2.1 我国商业银行分类 | 第28-29页 |
3.2.2 我国杠杆率监管规定 | 第29-30页 |
3.2.3 我国各类商业银行杠杆率现状 | 第30-32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现状分析 | 第32-37页 |
3.3.1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定义 | 第32-33页 |
3.3.2 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测算 | 第33-34页 |
3.3.3 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现状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杠杆率监管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 第40-50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40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4.2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定 | 第40-42页 |
4.2.1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4.2.2 变量设计 | 第41-42页 |
4.3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及检验 | 第42-46页 |
4.3.1 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 第42-45页 |
4.3.2 数据样本的单位根检验 | 第45-46页 |
4.3.3 数据样本的协整性检验 | 第46页 |
4.4 计量模型的构建与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1 计量模型的构建 | 第46页 |
4.4.2 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5.2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5.2.1 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监管框架 | 第51-52页 |
5.2.2 推行科学的差异化杠杆率监管 | 第52页 |
5.2.3 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内外源融资 | 第52-53页 |
5.2.4 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利用和经营转型效率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