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1.1 采集点的确定 | 第21-24页 |
1.2 土样采集 | 第24页 |
1.3 根际土壤线虫的分离 | 第24-25页 |
1.4 线虫滤液的储存 | 第25页 |
1.5 线虫密度的测定 | 第25页 |
1.6 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 第25-27页 |
1.6.1 临时玻片的制作 | 第25页 |
1.6.2 临时玻片保存 | 第25页 |
1.6.3 鉴定方法 | 第25-27页 |
1.7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62页 |
2.1 大蜀山植物根际不同食性土壤线虫群落结构 | 第28-37页 |
2.1.1 连续三年大蜀山植物根际土壤线虫频率 | 第28-30页 |
2.1.2 大蜀山植物根际土壤线虫频率年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2.1.3 大蜀山不同高度不同方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密度 | 第31-34页 |
2.1.4 大蜀山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农田作物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比较 | 第34-37页 |
2.2 大蜀山植物根际寄生线虫群落结构 | 第37-40页 |
2.2.1 大蜀山植物根际寄生线虫频率 | 第37-38页 |
2.2.2 大蜀山植物根际寄生线虫多样性 | 第38-39页 |
2.2.3 大蜀山森林生态植物根际寄生线虫与其他生态植物根际寄生线虫种类比较 | 第39-40页 |
2.3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群落结构 | 第40-44页 |
2.3.1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线虫寄主范围 | 第40-42页 |
2.3.2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线虫占所有根际寄生线虫的比例 | 第42页 |
2.3.3 大蜀山植物根际不同种类螺旋线虫频率 | 第42-43页 |
2.3.4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多样性 | 第43-44页 |
2.4 大蜀山植物根际不同食性土壤线虫、寄生线虫和螺旋线虫多样性 | 第44-45页 |
2.5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 第45-62页 |
2.5.1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种类鉴定 | 第45-54页 |
2.5.2 大蜀山根际土壤寄生线虫其他种类鉴定 | 第54-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1 大蜀山植物根际土壤生态 | 第62页 |
2 大蜀山植物根际寄生线虫多样性 | 第62页 |
3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多样性 | 第62页 |
4 螺旋线虫作为土壤生态指示动物的优势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1 大蜀山土壤线虫多样性优于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 | 第64页 |
2 大蜀山植物根际寄生线虫频率有上升趋势,种类多 | 第64页 |
3 大蜀山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多,寄主广泛,多样性稳定 | 第64页 |
4 大蜀山森林公园发现H.africanus和H.mucronatus,为国内首次记录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