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死缓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我国死缓制度立法概述 | 第9-12页 |
(一)死缓制度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1.现行法律规定 | 第9页 |
2.死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9-10页 |
3.死缓制度的本质 | 第10-11页 |
(二)死缓制度的适用 | 第11-12页 |
1.适用要件 | 第11页 |
2.适用范围 | 第11-12页 |
二、死缓制度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 第12-16页 |
(一)死缓制度的现实价值 | 第12-13页 |
1.更好地适应废除死刑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2.为死刑彻底废除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 第13页 |
(二)死缓制度的重要作用 | 第13-16页 |
1.有助于珍惜生命 | 第13-14页 |
2.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14页 |
3.有助于防止冤假错案 | 第14-15页 |
4.限制和代替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 | 第15-16页 |
三、死缓适用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一)适用标准不明的问题 | 第16-17页 |
1.“罪行极其严重”主观判断性强 | 第16-17页 |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不易界定 | 第17页 |
(二)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问题 | 第17-18页 |
1.“情节恶劣”适用标准不够明确 | 第17-18页 |
2.未规定重大立功与故意犯罪并存的情况如何解决 | 第18页 |
(三)生刑过轻的问题 | 第18-20页 |
1.考验期设置的不足 | 第18-19页 |
2.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不平衡 | 第19-20页 |
四、完善死缓制度的构想 | 第20-25页 |
(一)进一步提高死缓适用比例 | 第20-22页 |
1.确立死缓适用的主导地位 | 第20-21页 |
2.进一步削减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 | 第21页 |
3.及时转变司法审判思维模式 | 第21-22页 |
(二)完善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措施 | 第22-23页 |
1.明确“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界定标准 | 第22页 |
2.立功与故意犯罪并存情况的完善措施 | 第22-23页 |
(三)死缓适用与死刑立即执行的量刑平衡措施 | 第23-25页 |
1.将死缓考验期设置为2-5年 | 第23页 |
2.适用限制减刑和扩大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 | 第23-24页 |
3.健全行政、司法救助机制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后记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