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州县吏治弊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页 |
1.2 学术史回顾 | 第9-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清代基层州县行政设置 | 第14-18页 |
2.1 清代州县建制 | 第14-15页 |
2.2 州县官的职能 | 第15-16页 |
2.3 胥吏设置及职能 | 第16-18页 |
第3章 雍正年间州县吏治弊窦表现 | 第18-35页 |
3.1 钱粮亏空与加派 | 第19-23页 |
3.1.1 贪墨侵蚀,致使钱粮亏空 | 第19-22页 |
3.1.2 私加火耗,征派搜刮百姓 | 第22-23页 |
3.2 刑名司法黑暗 | 第23-29页 |
3.2.1 纵容盗案,妄造冤狱错案 | 第23-26页 |
3.2.2 官员庸惰,办案拖沓推诿 | 第26-29页 |
3.3 胥吏为害 | 第29-35页 |
3.3.1 胥吏秉权,曲笔枉法祸民 | 第29-32页 |
3.3.2 征派贪蠧,词讼收受陋规 | 第32-35页 |
第4章 清廷针对州县吏治弊窦的应对 | 第35-46页 |
4.1 雍正初年的整顿 | 第35-40页 |
4.1.1 清查亏空 | 第35-37页 |
4.1.2 整顿官风 | 第37-39页 |
4.1.3 整治胥吏 | 第39-40页 |
4.2 编纂官箴书进行劝诫 | 第40-43页 |
4.3 加强对州县官吏的教化 | 第43-46页 |
第5章 雍正年间州县吏治弊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 第46-55页 |
5.1 州县吏治弊窦产生的原因 | 第46-50页 |
5.1.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 第46-47页 |
5.1.2 地方州县行政设置的弊端 | 第47-49页 |
5.1.3 康熙晚年宽仁治国方针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 吏治弊窦问题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 对当今治理的史鉴意义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目录 | 第57-60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