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管疾病论文--颈动、静脉疾病论文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观察PAS法与AS法稳定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2-14页
第1章 临床研究第14-41页
    1.1 对象与方法第14-19页
        1.1.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1.2 基线调查第15页
        1.1.3 分组方法第15-16页
        1.1.4 治疗方案第16页
        1.1.5 随访观察第16页
        1.1.6 临床检测内容及方法第16-19页
        1.1.7 统计学方法第19页
        1.1.8 质量控制第19页
    1.2 结果第19-25页
        1.2.1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第20-21页
        1.2.2 两组对血脂含量的作用比较第21-22页
        1.2.3 两组对ESR、hs-CRP含量的作用比较第22-23页
        1.2.4 两组对斑块长度、厚度、稳定性及颈动脉狭窄率的作用比较第23-25页
        1.2.5 安全性评估第25页
    1.3 讨论第25-35页
    1.4 创新性和不足第35页
    1.5 结论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41页
第2章 综述 颈动脉斑块研究进展第41-52页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第41-42页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反应第42-43页
    2.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方法第43-45页
    2.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标准第45页
    2.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方法第45-47页
        2.5.1 内科药物治疗第46-47页
        2.5.2 外科手术治疗第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结论第52-53页
附录A 病例资料调查表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导师简介第57-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PR和TLR9在缺氧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因子IL-6和IL-8产生中的作用
下一篇:胺碘酮缩短疗程方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QT、QTd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