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题目来源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1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2 长岭断陷勘探现状 | 第10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8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4页 |
2.2 地层沉积特征 | 第14-18页 |
2.2.1 火石岭组 | 第15页 |
2.2.2 沙河子组 | 第15-16页 |
2.2.3 营城组 | 第16-17页 |
2.2.4 登娄库组 | 第17-18页 |
第3章 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地质地化特征 | 第18-36页 |
3.1 页岩分布特征 | 第18-20页 |
3.2 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33页 |
3.2.1 有机质丰度 | 第20-29页 |
3.2.2 有机质类型 | 第29-30页 |
3.2.3 有机质成熟度 | 第30-33页 |
3.3 页岩储层特征 | 第33-36页 |
3.3.1 岩矿特征 | 第33-34页 |
3.3.2 物性特征 | 第34-36页 |
第4章 长岭断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第36-47页 |
4.1 构造特征 | 第36-38页 |
4.1.1 剖面构造特征 | 第36-37页 |
4.1.2 平面构造特征 | 第37-38页 |
4.2 构造演化特征 | 第38-47页 |
4.2.1 单井埋藏史分析 | 第38-42页 |
4.2.2 平衡剖面分析 | 第42-47页 |
第5章 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含气性及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 第47-59页 |
5.1 页岩含气性 | 第47-54页 |
5.1.1 页岩测井含气性解释 | 第47-51页 |
5.1.2 页岩含气性特征 | 第51-54页 |
5.2 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 第54-59页 |
5.2.1 地球化学指标 | 第54-55页 |
5.2.2 页岩矿物组成 | 第55-57页 |
5.2.3 保存条件 | 第57-59页 |
第6章 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优选 | 第59-67页 |
6.1 有利区优选参数优选 | 第59-61页 |
6.2 有利区优选 | 第61-67页 |
6.2.1 主控因素分析 | 第61-65页 |
6.2.2 有利区优选 | 第65-6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