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2.1 复苏液种类 | 第10-12页 |
1.2.2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 | 第12-14页 |
1.2.3 失血性休克与骨髓功能衰竭 | 第14页 |
1.2.4 复苏与骨髓功能衰竭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 | 第16-27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3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17页 |
2.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第17-18页 |
2.2.5 复苏液的准备 | 第18-19页 |
2.2.6 实验分组 | 第19页 |
2.2.7 生理指标测定 | 第19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2.4 结果 | 第19-24页 |
2.4.1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 第19-20页 |
2.4.2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血气的变化 | 第20-22页 |
2.4.3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变化 | 第22-24页 |
2.4.4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前后体重变化 | 第24页 |
2.5 讨论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过程中红系细胞生成的变化 | 第27-40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27-2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3.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第29页 |
3.2.5 复苏液的制备 | 第29页 |
3.2.6 实验分组 | 第29页 |
3.2.7 血液及组织样本收集 | 第29页 |
3.2.8 指标检测 | 第29-32页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3.4 结果 | 第32-37页 |
3.4.1 大鼠复苏后24 h和72 h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变化 | 第32-34页 |
3.4.2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血浆中EPO蛋白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3.4.3 复苏后24 h和72 h肾组织EPO mRNA的表达 | 第35页 |
3.4.4 复苏后24 h和72 h肾组织EPOR mRNA的表达 | 第35-36页 |
3.4.5 复苏后72h大鼠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 | 第36-37页 |
3.5 讨论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采用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对骨髓的影响 | 第40-50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40-4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41-43页 |
4.2.4 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制备 | 第43页 |
4.2.5 复苏液的制备 | 第43页 |
4.2.6 实验分组 | 第43页 |
4.2.7 血液及组织样本收集 | 第43页 |
4.2.8 骨髓样本收集 | 第43-44页 |
4.2.9 病理切片制备方法 | 第44页 |
4.2.10 图像采集 | 第44页 |
4.3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4.1 采用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其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变化 | 第44-45页 |
4.4.2 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72 h骨髓中细胞周期变化 | 第45-46页 |
4.4.3 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72 h肺组织GM-CSFmRNA表达水平 | 第46页 |
4.4.4 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72 h骨髓中细胞GM-CSF与IL-3变化 | 第46-47页 |
4.4.5 PolyCHb复苏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病理学改变 | 第47-48页 |
4.5 讨论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 | 第50-51页 |
5.1 结论 | 第50页 |
5.2 后续工作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一、英汉缩略词 | 第57-59页 |
二、硕士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三、硕士在学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