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第12页 |
1.2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 第12-19页 |
1.2.1 BiFC技术原理 | 第12-13页 |
1.2.2 BiFC技术的起源 | 第13-15页 |
1.2.3 BiFC技术的建立 | 第15页 |
1.2.4 BiFC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1.2.5 BiFC技术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6 BiFC技术的优势与缺陷 | 第18-19页 |
1.3 mNeonGreen | 第19-20页 |
1.4 mNeptune | 第20-21页 |
1.5 碱性亮氨酸拉链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43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23-28页 |
2.1.1 细胞和菌株 | 第23页 |
2.1.2 质粒 | 第23-25页 |
2.1.3 试剂 | 第25-26页 |
2.1.4 常用仪器 | 第26页 |
2.1.5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26-27页 |
2.1.6 主要溶液 | 第27-28页 |
2.1.7 酶与生化试剂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8-43页 |
2.2.1 质粒的构建 | 第28-37页 |
2.2.2 HEK 293T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第37-38页 |
2.2.3 HEK 293T细胞的瞬时转染 | 第38页 |
2.2.4 细胞观察与成像 | 第38页 |
2.2.5 流式细胞术分析 | 第38页 |
2.2.6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8-40页 |
2.2.7 蛋白浓度测定 | 第40-41页 |
2.2.8 SDS-PAGE | 第41-43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3-67页 |
3.1 mNeonGreen BiFC系统 | 第43-49页 |
3.1.1 mNeonGreen BiFC系统质粒的构建 | 第43-46页 |
3.1.2 mNeonGreen BiFC系统质粒的验证 | 第46-47页 |
3.1.3 mNeonGreen BiFC系统在活细胞中的验证 | 第47-49页 |
3.2 mNeptune BiFC系统 | 第49-61页 |
3.2.1 mNeptune BiFC系统质粒的构建 | 第49-52页 |
3.2.2 mNeptune BiFC系统质粒的验证 | 第52-54页 |
3.2.3 mNeptune BiFC系统细胞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3.2.4 mNeptune BiFC系统体外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3.3 不同亮氨酸拉链接法的BiFC系统 | 第61-67页 |
3.3.1 不同亮氨酸拉链接法的BiFC系统载体的构建 | 第61-62页 |
3.3.2 不同亮氨酸拉链接法的BiFC系统载体的验证 | 第62-63页 |
3.3.3 不同亮氨酸拉链接法的BiFC系统细胞实验结果 | 第63-67页 |
第4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4.1 讨论 | 第67-68页 |
4.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