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论文

荀子“礼”的价值意蕴及其现代转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成果第10-18页
        1.2.1 荀子“礼”学第10-13页
        1.2.2 价值观第13-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19-21页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9-20页
        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荀子“礼”思想概述第21-31页
    2.1 荀子“礼”学的产生第21-24页
        2.1.1 荀子“礼”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1-22页
        2.1.2 荀子“礼”学产生的思想渊源第22-24页
    2.2 荀子“礼”学的哲学基础第24-27页
        2.2.1 天人观:“天人之分”与“天人相参”第24-25页
        2.2.2 人性论:“性恶”与“性伪”第25-27页
    2.3 荀子“礼”的基本内涵第27-31页
        2.3.1 行为文化:“礼宜乐和”的礼节仪式第27-28页
        2.3.2 观念文化:“仁爱、义理、礼节”的道德律令第28-29页
        2.3.3 制度文化:“隆礼重法”的政令制度第29-31页
第3章 荀“礼”的价值意蕴第31-49页
    3.1 “齐一天下”的国家之“礼”第31-36页
        3.1.1 “富民强国”的经济目标第31-32页
        3.1.2 “君舟民水”的政治定位第32-34页
        3.1.3 “美善相乐”的文化氛围第34-35页
        3.1.4 “崇礼尚和”的社会追求第35-36页
        小结第36页
    3.2 “群居和一”的社会之“礼”第36-42页
        3.2.1 “心能知礼”的认知规约第36-38页
        3.2.2 “以礼定分”的等级秩序第38-39页
        3.2.3 “义统群分”的公正理念第39-40页
        3.2.4 “隆礼重法”的法制思想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3.3 “守仁行义”的君子之“礼”第42-49页
        3.3.1 “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第42-43页
        3.3.2 “循礼敬事”的行业操守第43-44页
        3.3.3 “端诚忠信”的诚信原则第44-46页
        3.3.4 “内善外友”的人际关系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荀“礼”的现代转化第49-65页
    4.1 荀“礼”现代转化的原则第49-53页
        4.1.1 民族性与世界性并行第49-50页
        4.1.2 批判性与超越性共进第50-51页
        4.1.3 规律性与目的性统一第51-53页
    4.2 价值内涵的现代转化第53-56页
        4.2.1 明晰价值维度第53-55页
        4.2.2 丰富生活向度第55-56页
    4.3 传播方式的现代转化第56-60页
        4.3.1 唤醒民族记忆第56-57页
        4.3.2 融注外来血液第57-58页
        4.3.3 绽放世界舞台第58-60页
    4.4 参与主体的现代转化第60-65页
        4.4.1 加强顶层设计第60-61页
        4.4.2 协同社会力量第61-63页
        4.4.3 落实普通个人第63-6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埃德尔曼的意识理论及其哲学意义
下一篇:生命张力与自我救赎--福柯晚期主体学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