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自然地理学论文--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文--景观学、区域论论文

黄河三角洲地区台田景观化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8页
        1.1.1 中国盐碱地现状、成因、危害第13-15页
        1.1.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景观现状、策略第15-18页
    1.2 传统台田景观化应用可行性、必要性分析第18-20页
        1.2.1 可行性第18-19页
        1.2.2 必要性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意义第20-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意义第21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1-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5页
第2章 传统台田的基础性研究第25-39页
    2.1 传统台田生态机制第25-31页
        2.1.1 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组成第25-27页
        2.1.2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第27-29页
        2.1.3 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演替内因第29-31页
        2.1.4 传统台田促进生态演替进程第31页
    2.2 传统台田系统的发展脉络第31-34页
        2.2.1 农业生产第31-33页
        2.2.2 农业、渔业生产第33页
        2.2.3 小结:传统台田的应用领域将更为广泛第33-34页
    2.3 传统台田结构第34-36页
        2.3.1 传统农业台田模式第34页
        2.3.2 “上农下渔”模式第34-35页
        2.3.3 台田—稻田—鱼塘-模式第35页
        2.3.4 小结:传统台田结构更为灵活多变第35-36页
    2.4 章小结:传统台田具备景观化基础第36-39页
        2.4.1 功能上第36页
        2.4.2 形式上第36-37页
        2.4.3 事物发展规律上第37-38页
        2.4.4 传统台田景观化的不足第38-39页
第3章 传统台田景观化策略第39-52页
    3.1 传统台田的大地艺术属性第40-44页
        3.1.1 传统台田景观化基础第40-42页
        3.1.2 新台田景观核心第42-43页
        3.1.3 小结:新台田景观具有丰富内涵第43-44页
    3.2 传统台田景观化步骤第44-47页
        3.2.1 提取传统台田生态构成第44-45页
        3.2.2 选取景观化的设计要素第45-46页
        3.2.3 构建新台田景观框架第46页
        3.2.4 新台田景观要素设计第46-47页
        3.2.5 小结:景观框架构建与景观要素设计的关系第47页
    3.3 新台田景观框架构建第47-51页
        3.3.1 构建水系—“蓝网”第47-48页
        3.3.2 理论支持——“源”“汇”理论第48-49页
        3.3.3 台田景观框架形态表达第49-50页
        3.3.4 台田景观框架构建总结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新台田景观要素设计第52-68页
    4.1 新台田景观“地形”元素设计第52-58页
        4.1.1 设计重点——地形形态第53-54页
        4.1.2 引入古典园林建筑之间的拓扑关系--向心关系第54-55页
        4.1.3 顺承原有拓扑关系--互否关系第55-57页
        4.1.4 加入新的拓扑关系--互含关系第57-58页
        4.1.5 小结:新台田景观地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达形式第58页
    4.2 台田景观“水”元素设计第58-63页
        4.2.1 设计重点——滨水驳岸选择第58-60页
        4.2.2 “网格状”模式中驳岸选择第60-62页
        4.2.3 “树状”模式下驳岸选择第62页
        4.2.4 小结:根据景观需求和景观框架选择驳岸形式第62-63页
    4.3 台田景观“植物”元素设计第63-68页
        4.3.1 设计重点——选择植物第63-65页
        4.3.2 适应场地理化性质第65页
        4.3.3 满足植物生境需求第65-67页
        4.3.4 营造植物景观空间需求第67-68页
第5章 台田景观应用----山东海洋科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第68-73页
    5.1 项目概况第68-70页
        5.1.1 上位规划解读第68页
        5.1.2 现状第68-69页
        5.1.3 问题与策略第69-70页
    5.2 台田景观应用设计第70-72页
        5.2.1 景观框架构建第70-71页
        5.2.2 地形设计第71页
        5.2.3 水体设计第71页
        5.2.4 植物设计第71-72页
    5.3 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后记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石灰岩)山地公园植被修复研究--以济南英雄山为例
下一篇:青岛市海洋气象信息服务预警发布平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