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分类监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反洗钱监管一般理论 | 第18-25页 |
·反洗钱监管的概念 | 第18页 |
·反洗钱监管的目标及实现方式 | 第18页 |
·反洗钱监管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信息不对称及公共物品理论与反洗钱监管 | 第19页 |
·管制成本理论与反洗钱监管 | 第19页 |
·激励相容监管理论与反洗钱监管 | 第19-20页 |
·公司治理理论与反洗钱监管 | 第20页 |
·反洗钱监管成本及效益分析 | 第20-22页 |
·监管机构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20-21页 |
·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21-22页 |
·反洗钱监管的博弈分析 | 第22-25页 |
第3章 国际反洗钱监管概况 | 第25-29页 |
·国际上典型的反洗钱监管分类 | 第25页 |
·规则为本的全面监管与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比较 | 第25-27页 |
·规则为本的全面监管 | 第25-26页 |
·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 | 第26页 |
·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优势 | 第26-27页 |
·国际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发展概况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反洗钱监管现状 | 第29-40页 |
·我国反洗钱监管概况 | 第29-30页 |
·监管依据 | 第29页 |
·监管目标 | 第29页 |
·监管原则 | 第29-30页 |
·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 | 第30页 |
·监管内容和监管手段 | 第30页 |
·我国反洗钱监管评价 | 第30-37页 |
·总体评价 | 第30-31页 |
·我国反洗钱有效监管面临的矛盾 | 第31-37页 |
·我国反洗钱监管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7-40页 |
·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是发展方向 | 第37-38页 |
·从战略角度推动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实施 | 第38页 |
·转移监管重点加强风险管理 | 第38页 |
·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 | 第38-40页 |
第5章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分类监管设计 | 第40-50页 |
·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设计基本思路 | 第40页 |
·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框架设计 | 第40-41页 |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分类监管的核心:风险评估 | 第41-50页 |
·风险评估内容 | 第41页 |
·风险评估方法 | 第41-42页 |
·风险评估模型概述 | 第42-43页 |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架 | 第43-47页 |
·风险评估模型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