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1 旅游产业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旅游产业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旅游产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3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介绍 | 第22-24页 |
2.3.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2页 |
2.3.2 因子分析法 | 第22-23页 |
2.3.3 TOPSIS价值函数法 | 第23页 |
2.3.4 投影寻踪法 | 第23-24页 |
2.3.5 特尔菲法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3页 |
3.1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5-26页 |
3.2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建立 | 第26-32页 |
3.2.1 已有文献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第26-27页 |
3.2.2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3-46页 |
4.1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33-43页 |
4.2.1 投影寻踪方法概述 | 第33-36页 |
4.2.2 遗传算法概述 | 第36-39页 |
4.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39-43页 |
4.3 聚类分析模型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等级划分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实证研究 | 第46-66页 |
5.1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 第46-56页 |
5.1.1 河北省概况 | 第46-48页 |
5.1.2 河北省旅游资源状况 | 第48-53页 |
5.1.3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 第53-56页 |
5.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56-57页 |
5.2.1 数据的来源 | 第57页 |
5.2.2 数据的处理 | 第57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综合评价结果 | 第57-62页 |
5.3.1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静态评价结果 | 第58-61页 |
5.3.2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动态评价结果 | 第61-62页 |
5.4 聚类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等级划分结果 | 第62-63页 |
5.5 对策建议 | 第63-65页 |
5.5.1 旅游产业强潜力区发展对策 | 第63-64页 |
5.5.2 旅游产业一般潜力区发展对策 | 第64-65页 |
5.5.3 旅游产业较弱潜力区发展对策 | 第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