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 引言 | 第13-14页 |
2 生物可降解型高分子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1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载体材料 | 第14-17页 |
2.1.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 第14-15页 |
2.1.2 聚乙醇酸 | 第15-16页 |
2.1.3 聚乳酸 | 第16-17页 |
2.1.4 聚ε-己内酯 | 第17页 |
2.2 天然高分子多糖载体材料 | 第17-19页 |
2.2.1 壳聚糖 | 第17-18页 |
2.2.2 海藻酸盐 | 第18-19页 |
2.2.3 明胶 | 第19页 |
3 魔芋葡甘聚糖简介 | 第19-23页 |
3.1 分子组成与结构 | 第20-21页 |
3.2 魔芋葡甘聚糖的性质 | 第21-23页 |
3.2.1 水溶性和持水性 | 第21-22页 |
3.2.2 流变性 | 第22页 |
3.2.3 凝胶性 | 第22-23页 |
3.2.4 成膜性 | 第23页 |
4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应用 | 第23-25页 |
4.1 醚化改性及载药 | 第23-24页 |
4.2 酯化改性及载药 | 第24页 |
4.3 氧化改性及载药 | 第24-25页 |
4.4 接枝共聚改性及载药 | 第25页 |
5 本课题设计思想、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纳米微球用于疫苗佐剂的研究 | 第27-48页 |
1 前言 | 第27-28页 |
2 实验材料、仪器及动物 | 第28-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3 实验动物 | 第29-3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3.1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 | 第30-31页 |
3.1.1 魔芋葡甘聚糖的酸降解 | 第30页 |
3.1.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 | 第30页 |
3.1.3 季铵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的表征 | 第31-32页 |
3.2.1 特性粘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31页 |
3.2.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1页 |
3.2.3 核磁氢谱表征 | 第31-32页 |
3.3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32-33页 |
3.3.1 CKGM/QKGM和TPP/QKGM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32页 |
3.3.2 CKGM/QKGM/OVA和TPP/QKGM/OVA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32-33页 |
3.4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纳米微球的表征 | 第33-34页 |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第33页 |
3.4.2 粒径及Zeta电位的测定 | 第33页 |
3.4.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33页 |
3.4.3 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第33-34页 |
3.5 体外细胞毒性检测 | 第34页 |
3.6 小鼠体内免疫实验 | 第34-36页 |
3.6.1 免疫方法 | 第34页 |
3.6.2 ELISA法检测OVA-特异性IgG含量 | 第34-35页 |
3.6.3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35页 |
3.6.4 细胞因子检测 | 第35-36页 |
3.7 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4.1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的表征 | 第36-40页 |
4.1.1 特性粘度及分子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4.1.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4.1.3 核磁氢谱分析 | 第38-40页 |
4.2 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纳米微球的表征 | 第40-41页 |
4.3 载药纳米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 | 第41-42页 |
4.4 纳米微球的细胞毒性分析 | 第42-43页 |
4.5 小鼠体内免疫应答 | 第43-47页 |
4.5.1 特异性抗体含量检测 | 第43-44页 |
4.5.2 脾淋巴细胞增殖检测 | 第44-45页 |
4.5.3 细胞因子检测 | 第45-47页 |
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载5-氨基水杨酸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8-70页 |
1 前言 | 第48-49页 |
2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0-56页 |
3.1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1页 |
3.3 微胶囊的制备 | 第51-52页 |
3.3.1 溶液的配制 | 第51页 |
3.3.2 CKGM/CS/TPP空白微胶囊的制备 | 第51页 |
3.3.3 载药微胶囊CKGM/CS/TPP/5-ASA的制备 | 第51-52页 |
3.4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 | 第52页 |
3.4.1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2页 |
3.4.2 粒径测定 | 第52页 |
3.4.3 形貌表征 | 第52页 |
3.4.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页 |
3.5 5-ASA含量的测定 | 第52-54页 |
3.6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54-55页 |
3.7 溶胀性能测试 | 第55页 |
3.8 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第55-56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4.1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的表征 | 第56-57页 |
4.2.1 CKGM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56页 |
4.2.2 CKGM取代度的测定 | 第56-57页 |
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4.2.1 CKGM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2 TPP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3 CS的pH值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4 5-ASA浓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 | 第61-67页 |
4.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4.3.3 粒径分析 | 第63-64页 |
4.3.2 形貌表征 | 第64-66页 |
4.3.3 XRD分析 | 第66-67页 |
4.3.4 溶胀性能 | 第67页 |
4.4 体外释放性能 | 第67-69页 |
5 小结 | 第69-70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