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地震勘探与数据传输 | 第14-16页 |
1.3 当代无线地震仪的数据传输与OFDM物理层调制技术 | 第16-19页 |
1.4 OFDM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4.1 OFDM-IM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2 OFDM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6-30页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第2章 无线传输信道与OFDM/OFDM-IM系统 | 第30-50页 |
2.1 无线传输信道 | 第30-32页 |
2.1.1 多径时延扩展与多径衰落效应 | 第30-31页 |
2.1.2 实际信道模型 | 第31-32页 |
2.2 OFDM调制系统 | 第32-35页 |
2.2.1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 第33-34页 |
2.2.2 OFDM基本参数选择 | 第34-35页 |
2.3 OFDM-IM调制系统 | 第35-40页 |
2.3.1 OFDM-IM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2.3.2 OFDM-IM系统的IM调制 | 第37-38页 |
2.3.3 OFDM-IM系统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2.4 OFDM系统同步与同步偏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0-49页 |
2.4.1 非同步的OFDM信号模型 | 第41页 |
2.4.2 同步偏差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1-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OFDM-IM调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 第50-90页 |
3.1 OFDM-IM系统的低复杂度ML检测算法研究 | 第50-58页 |
3.1.1 传统的OFDM-IM检测算法 | 第51-52页 |
3.1.2 无效的SAPs | 第52-53页 |
3.1.3 ML检测的低复杂度检测方案 | 第53-58页 |
3.2 基于多种符号调制模式的OFDM-IM系统研究 | 第58-87页 |
3.2.1 OFDM-IM的频谱利用率分析 | 第58-61页 |
3.2.2 基于不同功率分配的双符号调制模式OFDM-IM | 第61-77页 |
3.2.3 基于多符号调制模式的OFDM-IM与IM调制优化 | 第77-8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7-90页 |
第4章 基于训练符号的抗窄带干扰OFDM时频同步算法研究 | 第90-120页 |
4.1 基于训练符号的时频典型同步算法 | 第90-96页 |
4.1.1 典型的符号定时同步算法 | 第90-95页 |
4.1.2 典型的载波频率同步算法 | 第95-96页 |
4.2 基于训练序列的抗窄带干扰同步算法 | 第96-119页 |
4.2.1 经典算法的NBI定时同步影响分析 | 第96-101页 |
4.2.2 一种抗NBI的同步改进算法 | 第101-110页 |
4.2.3 一种适应于多倍CFO的抗NBI同步改进算法 | 第110-11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基于特殊训练符号的OFDM系统信令传输与时频同步研究 | 第120-138页 |
5.1 P1符号及其DVB-T2同步算法与信令传输 | 第120-123页 |
5.2 新的Ps符号 | 第123-124页 |
5.3 基于Ps符号的符号定时同步 | 第124-127页 |
5.3.1 STO粗估计 | 第124-125页 |
5.3.2 STO精确估计 | 第125-127页 |
5.4 基于Ps符号的载波频率同步与信令解调 | 第127-130页 |
5.4.1 FCFO估计 | 第127-128页 |
5.4.2 ICFO估计与信令解调 | 第128-130页 |
5.5 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130-13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8-139页 |
6.2 下一步研究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