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多重刺激响应性微米机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微米机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微米机器的简介第11页
    1.3 微米机器的构造方法第11-17页
        1.3.1 电沉积或者化学沉积技术第11-12页
        1.3.2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第12-13页
        1.3.3 依靠应力工程的卷曲技术第13-14页
        1.3.4 三维激光打印技术DLW)第14-15页
        1.3.5 自组装技术第15-16页
        1.3.6 生物杂化技术第16页
        1.3.7 其他原材料的直接应用技术第16-17页
    1.4 微米机器的运动研究第17-23页
        1.4.1 微米机器的运动机理第18-19页
        1.4.2 微米机器的运动控制第19-23页
    1.5 微米机器的应用第23-29页
        1.5.1 化学领域的应用第23-24页
        1.5.2 环境领域的应用第24-25页
        1.5.3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第25-29页
    1.6 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多重刺激响应性微米马达及其在逻辑门和逻辑电路中的应用第31-57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2.1 主要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2-34页
        2.2.2 实验方案第34-35页
        2.2.3 实验表征和测试的方法第3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55页
        2.3.1 覆盆子状的微米马达的制备和表征第35-40页
        2.3.2 化学燃料(过氧化氢)驱动的微米马达的运动研究第40-44页
        2.3.3 近红外光驱动的微米马达的运动研究第44-50页
        2.3.4 多重刺激条件下微米马达的运动研究第50-52页
        2.3.5 多重刺激响应性微米马达的应用第52-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双重刺激响应性聚吡咯微米机器的研究第57-78页
    3.1 前言第57-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2页
        3.2.1 主要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第59-61页
        3.2.2 实验方案第61-6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2-76页
        3.3.1 聚乙烯醇修饰的水溶性聚吡咯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第62-65页
        3.3.2 方形聚吡咯微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第65-67页
        3.3.3 化学刺激时聚吡咯微米结构与示踪粒子的作用情况研究第67-71页
        3.3.4 物理刺激时聚吡咯微米结构与示踪粒子的作用情况研究第71-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i-吡啶醇簇合物的Ni-C材料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高效双极性蓝光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