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模糊聚类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模糊聚类算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模糊聚类有效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3.1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模糊聚类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6页 |
| 2.1 模糊集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2.1.1 经典集合与模糊集合 | 第17-18页 |
| 2.1.2 模糊集合表示种类 | 第18-20页 |
| 2.1.3 模糊集的截集与分解定理 | 第20-21页 |
| 2.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第21-25页 |
| 2.2.1 数据集的C划分 | 第21-22页 |
| 2.2.2 HCM聚类算法原型 | 第22-24页 |
| 2.2.3 FCM聚类算法原型 | 第24-2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基于AM度量的快速全局中心模糊聚类 | 第26-38页 |
| 3.1 全局中心模糊聚类算法思想与流程 | 第26-28页 |
| 3.2 基于AM度量的快速全局中心模糊聚类算法 | 第28-33页 |
| 3.2.1 密集区域的确定方案 | 第29-30页 |
| 3.2.2 聚类中心的动态选择 | 第30-32页 |
| 3.2.3 改进后的快速全局模糊聚类算法 | 第32-33页 |
| 3.3 实结果验分析 | 第33-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模糊聚类有效性指标研究 | 第38-50页 |
| 4.1 模糊聚类有效性指标概述 | 第38-39页 |
| 4.2 常用模糊聚类有效性指标 | 第39-41页 |
| 4.3 提出的有效性指标及其算法 | 第41-44页 |
| 4.3.1 新的有效性指标 | 第42-44页 |
| 4.3.2 自适应全局模糊聚类算法 | 第44页 |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 4.4.1 新指标可靠性实验测试 | 第44-48页 |
| 4.4.2 新指标健壮性实验测试 | 第48-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