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科学无知的建构与解蔽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第7-8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三、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第11页
    五、研究方法第11-12页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2-13页
第一章 科学无知概论第13-20页
    第一节 元无知第13-15页
    第二节 被选择的无知第15-16页
    第三节 主动建构的科学无知第16-20页
        一、科学无知的政治性第17-18页
        二、商业驱动无知第18页
        三、科学无知的科学性第18-19页
        四、已知的无知:机密第19-20页
第二章科学无知的几种典型案例第20-37页
    第一节 烟草公司的科学无知第20-23页
        一、重要的战术工具,无法证明第20-21页
        二、推进另类研究转移焦点第21-22页
        三、二手烟争议与结果第22-23页
    第二节 政治立场的科学无知:气候科学第23-30页
        一、全球温度变化及其影响第23-24页
        二、气候变暖的争论第24-27页
        三、挑战知识:气候学沦为牺牲品第27-30页
    第三节 转基因科学无知第30-37页
        一、转基因食品争论第31-32页
        二、网络舆论影响第32-34页
        三、三方不完美对话第34-37页
第三章 科学无知影响第37-44页
    第一节 对公众的遮蔽性第37-41页
        一、知识不确定性的缝隙第37-39页
        二、媒体客观性第39页
        三、混合利益动机第39-41页
    第二节 科学无知的危机第41-44页
        一、科学悲观主义第41-42页
        二、现实危机第42-44页
第四章 科学无知的解蔽第44-57页
    第一节 应对无知的预防原则第44-49页
        一、风险评估与管理:预防原则的创建第44-46页
        二、预防原则的衍变第46-48页
        三、预防原则的价值第48-49页
    第二节 科学家面向公众第49-52页
        一、科学家对公众的态度第50-51页
        二、科学家缺乏正式公共交流第51-52页
    第三节 新科学对话第52-57页
        一、公共科学辩论第52-54页
        二、网络科学第54-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论》的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Fast-Lipschitz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