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梁拱组合桥梁 | 第9-12页 |
1.1.1 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1.2 受力特点 | 第10-11页 |
1.1.3 施工方法 | 第11-12页 |
1.2 桥梁施工监控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桥梁预应力损失研究的意义 | 第13-16页 |
1.4 上承式梁拱组合桥施工监控及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上承式梁拱组合桥施工监控方案制定及实施 | 第21-36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1-23页 |
2.2 数值模型建立 | 第23-26页 |
2.2.1 有限元分析法 | 第23-24页 |
2.2.2 有限元软件选择 | 第24-25页 |
2.2.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2.3 施工监控方案制定 | 第26-33页 |
2.3.1 应变计选用 | 第26-29页 |
2.3.2 控制截面选取 | 第29页 |
2.3.3 测点布置 | 第29-30页 |
2.3.4 施工段划分 | 第30-33页 |
2.4 应力监控实施 | 第33-35页 |
2.4.1 应变计安装 | 第33-34页 |
2.4.2 数据采集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 第36-55页 |
3.1 温度修正 | 第36-40页 |
3.2 南幅桥施工全过程各测点数据对比 | 第40-44页 |
3.2.1 相同控制截面不同测点数据对比 | 第40-43页 |
3.2.2 不同控制截面相应测点数据对比 | 第43-44页 |
3.3 南幅桥张拉过程各测点数据对比 | 第44-49页 |
3.3.1 相同控制截面不同测点数据对比 | 第45-47页 |
3.3.2 不同控制截面相应测点数据对比 | 第47-49页 |
3.4 南北两幅桥相应测点数据同理论值对比 | 第49-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上承式梁拱组合桥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公式 | 第55-64页 |
4.1 现有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4.2 上承式梁拱组合桥预应力损失分析 | 第57-61页 |
4.2.1 基于挠度变化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思想 | 第57页 |
4.2.2 上承式梁拱组合桥计算模型简化 | 第57页 |
4.2.3 变形几何分析 | 第57-59页 |
4.2.4 挠曲线微分方程 | 第59页 |
4.2.5 跨中截面挠度求解 | 第59-61页 |
4.3 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实例桥梁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64-75页 |
5.1 基于本文简化计算法 | 第64-66页 |
5.2 基于中国规范计算方法 | 第66-70页 |
5.3 基于美国规范计算方法 | 第70-73页 |
5.4 各计算方法比较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