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田开发(油藏工程)论文

松辽盆地大安地区扶余油层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4页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超低渗型及致密油的发现与应用第9-10页
    0.3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0.4 技术路线及工作量第11-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7页
    1.1 区域地理位置与构造位置第14页
    1.2 构造演化特征第14-15页
    1.3 地层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油气成藏地质要素第17-46页
    2.1 烃源岩评价第17-22页
    2.2 储层特征第22-34页
        2.2.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22-23页
        2.2.2 储层类型划分及物性特征第23-28页
        2.2.3 成岩作用特征第28-33页
        2.2.4 储层沉积特征第33-34页
    2.3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34-39页
        2.3.1 单井生储盖组合特征第34-37页
        2.3.2 区域生储盖组合第37-39页
    2.4 输导体系第39-43页
        2.4.1 输导层第39-41页
        2.4.2 断层第41-43页
    2.5 圈闭及油藏类型第43-46页
第三章 油气成藏地质过程第46-66页
    3.1 油气生成过程第46-50页
        3.1.1 有机质演化阶段第46-48页
        3.1.2 生、排烃史研究第48-50页
    3.2 油气运移过程第50-61页
        3.2.1 油气初次运移过程第50-54页
        3.2.2 油气二次运移过程第54-61页
    3.3 油气成藏过程第61-66页
        3.3.1 油气成藏期第61-63页
        3.3.2 油气成藏区第63-66页
第四章 有利区预测第66-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新近系泥岩矿物组合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蒸气驱油藏汽窜渗流机理及控制汽窜化学剂的研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