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蚕丝和锦纶纤维/织物的燃烧行为及阻燃整理 | 第13-18页 |
1.1.1 蚕丝和锦纶纤维/织物燃烧性能 | 第13-14页 |
1.1.2 蚕丝和锦纶纤维/织物阻燃机理 | 第14-15页 |
1.1.3 蚕丝和锦纶纤维/织物阻燃途径 | 第15-18页 |
1.2 聚多巴胺在纺织品改性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2.1 多巴胺简介 | 第18-19页 |
1.2.2 聚多巴胺对纺织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 第19-21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第二章 蚕丝和锦纶织物的多巴胺表面改性 | 第29-47页 |
2.1 实验 | 第29-30页 |
2.1.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2 测试 | 第30-32页 |
2.2.1 颜色参数 | 第30-31页 |
2.2.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2.3 耐皂洗牢度 | 第31页 |
2.2.4 耐日晒牢度 | 第31页 |
2.2.5 耐酸碱性 | 第31页 |
2.2.6 润湿性能 | 第31页 |
2.2.7 抗紫外性能 | 第31页 |
2.2.8 抗静电性能 | 第31-32页 |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2.3.1 多巴胺改性工艺参数探讨 | 第32-36页 |
2.3.2 织物的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2.3.3 织物的颜色特征 | 第37-38页 |
2.3.4 织物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2.3.5 多巴胺改性织物的牢度 | 第39-41页 |
2.3.6 多巴胺改性织物的功能性 | 第41-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多巴胺改性蚕丝和锦纶织物的金属化合物整理工艺探讨 | 第47-58页 |
3.1 实验 | 第47-49页 |
3.1.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47-48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3.2 测试 | 第49页 |
3.2.1 极限氧指数 | 第49页 |
3.2.2 增重率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3.1 预实验结果 | 第49-51页 |
3.3.2 金属化合物浓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3 还原剂添加顺序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4 还原剂浓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金属化合物处理时间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金属化合物整理改性蚕丝织物的性能 | 第58-78页 |
4.1 实验 | 第58-59页 |
4.1.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58-59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4.2 测试 | 第59-61页 |
4.2.1 极限氧指数 | 第59-60页 |
4.2.2 颜色参数 | 第60页 |
4.2.3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 第60页 |
4.2.4 耐水洗性 | 第60页 |
4.2.5 损毁长度、续燃时间、阴燃时间 | 第60页 |
4.2.6 热释放能力 | 第60页 |
4.2.7 热重分析 | 第60页 |
4.2.8 抗紫外性能 | 第60页 |
4.2.9 润湿性能 | 第60页 |
4.2.10 表面粗糙度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5页 |
4.3.1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颜色特征 | 第61-62页 |
4.3.2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62-64页 |
4.3.3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燃烧性能 | 第64-68页 |
4.3.4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热稳定性能 | 第68-70页 |
4.3.5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炭渣形貌 | 第70-71页 |
4.3.6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耐水洗性能 | 第71-73页 |
4.3.7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亲疏水性能 | 第73-74页 |
4.3.8 金属化合物处理蚕丝织物的抗紫外性能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氨基磺酸铵对多巴胺改性锦纶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78-91页 |
5.1 实验 | 第78-80页 |
5.1.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78-79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5.2 测试 | 第80-81页 |
5.2.1 极限氧指数 | 第80页 |
5.2.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 | 第80页 |
5.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80页 |
5.2.4 阻燃耐水洗性 | 第80页 |
5.2.5 损毁长度、续燃时间、阴燃时间 | 第80页 |
5.2.6 热重分析 | 第80-8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5.3.1 整理工艺对锦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5.3.2 锦纶织物的结构性能 | 第83-84页 |
5.3.3 锦纶织物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84-85页 |
5.3.4 锦纶织物的燃烧性能 | 第85-86页 |
5.3.5 锦纶织物的热稳定性能 | 第86-88页 |
5.3.6 锦纶织物的阻燃耐水洗性能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