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矿开采论文--露天煤矿开采论文

抚顺西露天矿南帮主滑体空间形态测定及变形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序言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第13-15页
        1.2.2 地球物理方法第15页
        1.2.3 以地表位移为主的监测技术第15-17页
        1.2.4 以深部位移为主的监测技术第17-19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19-2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矿区地质概况第22-34页
    2.1 矿区概况第22-28页
        2.1.1 基本概况第22页
        2.1.2 矿区地质条件第22-23页
        2.1.3 地层岩性第23-26页
        2.1.4 地质构造第26-27页
        2.1.5 水文地质特征第27页
        2.1.6 工程地质特征第27-28页
        2.1.7 露天开采现状第28页
    2.2 矿区平面图及南帮部分区域剖面图第28-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西露天矿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4-44页
    3.1 地表及地表建筑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3.1.1 地表模型的建立第34-35页
        3.1.2 地表建筑物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3.2 弱层与断层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3.2.1 弱层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2 断层模型的建立第37-38页
    3.3 南北帮主要地层的建立第38-39页
    3.4 西露天矿虚拟现实系统的建立第39-42页
        3.4.1 虚拟现实系统建立流程第39-40页
        3.4.2 虚拟现实系统成果展示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第44-58页
    4.1 IMS微震监测系统简介第44-48页
        4.1.1 IMS微震监测原理第44-45页
        4.1.2 IMS微震监测系统硬件组成第45-46页
        4.1.3 IMS微震监测系统软件组成第46-48页
    4.2 现场微震传感器位置的确定第48-50页
        4.2.1 微震监测系统方案布置第48-49页
        4.2.2 传感器钻孔施工与技术指标第49-50页
    4.3 微震监测系统现场安装第50-52页
    4.4 微震监测钻孔内岩体波速测试第52-55页
        4.4.1 声波检测仪系统主要仪器设备第53页
        4.4.2 测试方法第53-54页
        4.4.3 检测结果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5章 协同监测确定南帮主滑体西部边界形态第58-74页
    5.1 遥感卫星监测简介与在西露天矿南帮边坡的应用第58-61页
        5.1.1 合成孔径干涉雷达测量的相关定义第58页
        5.1.2 InSAR基本原理第58-59页
        5.1.3 InSAR在边坡监测上的优势第59页
        5.1.4 遥感卫星监测在西南帮裂缝形态确定上的应用第59-61页
    5.2 西南帮地表裂缝形态的确定第61-62页
        5.2.1 西南帮裂缝形态的现场测量第61页
        5.2.2 西南帮裂缝形态的确定第61-62页
    5.3 微震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2-68页
        5.3.1 微震信号识别第62-64页
        5.3.2 微震事件时间分布规律第64-65页
        5.3.3 微震事件空间分布规律第65-68页
    5.4 由微震事件反演南帮主滑体西部边界形态第68-71页
        5.4.1 各剖面图中西部边界形态的确定第68-71页
        5.4.2 西部边界空间形态的确定第71页
    5.5 南帮主滑体形态的标定第71-72页
    5.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6章 南帮边坡变形机理分析第74-90页
    6.1 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第74-75页
    6.2 矿区现状整体应力场计算、分析第75-88页
        6.2.1 模拟计算条件第75-78页
        6.2.2 计算结果分析第78-88页
    6.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7.1 结论第90-91页
    7.2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致谢第98-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选矿过程自动化软件监控画面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包头含稀土选铁尾矿硫酸铵焙烧、浸出及物相转变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