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实验动画引发受众产生的共鸣具有典型性 | 第9-17页 |
第一节 实验动画的特性 | 第9-13页 |
一、商业动画 | 第9-10页 |
二、实验艺术 | 第10页 |
三、实验动画 | 第10-12页 |
四、实验动画的受众具有典型性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媒介是共鸣产生的重要条件 | 第13-14页 |
一、心理学上的共鸣 | 第13页 |
二、产生共鸣的不同媒介 | 第13页 |
三、深层次共鸣的界定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实验动画作品通过多角度作用于受众从而产生共鸣 | 第14-17页 |
一、情感 | 第14-15页 |
二、心理 | 第15页 |
三、价值观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动画中深层次共鸣的具体形态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创作者在实验动画中情感的具象化表现 | 第17-23页 |
一、回忆 | 第17页 |
二、欲望 | 第17-19页 |
三、人性 | 第19-21页 |
四、社会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受众对于实验动画中审美与情感的寄托 | 第23-25页 |
一、人与社会的共知 | 第23-24页 |
二、人与人之间性与情的化学反应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实验动画中深层次共鸣实现的条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寻找创作的源头 | 第25-28页 |
一、对社会现实的具象化分析 | 第25-26页 |
二、从特定视角出发完成对现实的意象化感悟 | 第26-27页 |
三、以抽象化形态提取总体的概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多元化的受众结构 | 第28-30页 |
一、文化背景 | 第28-29页 |
二、年龄层次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创作者的诉求 | 第30-33页 |
一、形式感观 | 第30页 |
二、主题内涵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可读性”是实验动画产生深度共鸣的重要基础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实验动画在创意上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 第33-36页 |
一、千变万化的新奇题材 | 第33-34页 |
二、独具一格的先锋理念 | 第34页 |
三、与众不同的趣味技巧 | 第34-36页 |
四、包罗万象的艺术元素 | 第36页 |
第二节 实验动画中受众能广泛接受的元素的增加 | 第36-39页 |
一、紧扣社会生活的叙事题材 | 第36-37页 |
二、与观众心灵对话的音乐设计 | 第37页 |
三、引发观众抽象联想的视觉元素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实验动画中产生深层次共鸣的设计定位 | 第39-45页 |
第一节 实验动画应着重对受众产生思想层面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一、教化性 | 第39页 |
二、导向性 | 第39-40页 |
三、探索性 | 第40页 |
四、预见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实验动画应强化艺术形式语言的实验性运用 | 第41-45页 |
一、声音的视觉化魅力 | 第41-42页 |
二、色彩的活动韵律 | 第42-44页 |
三、空间的虚拟感受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实验动画中深层次共鸣的实现 | 第45-55页 |
第一节 有意识的弱化主题的表达 | 第45-47页 |
一、形式代替内容 | 第45-46页 |
二、多样化的动画技巧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采用特殊的叙事手段 | 第47-48页 |
一、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构建 | 第47-48页 |
二、实拍与美术手段相结合 | 第48页 |
第三节 大胆的观念创新 | 第48-50页 |
一、加入多元的视觉元素 | 第48-49页 |
二、采用主观性的手法表现透视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充分加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 | 第50-53页 |
一、高低明度间的强烈对比 | 第50-52页 |
二、互补色之间的相互碰撞 | 第52-53页 |
三、黑白灰与彩色的和谐共存 | 第53页 |
第五节 以声音元素催发受众的联想 | 第53-55页 |
一、旋律与节奏 | 第53-54页 |
二、质感与形象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