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设备、雷达站论文--雷达接收设备论文--数据、图像处理及录取论文

基于MPC8536的雷达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数据处理方案设计第17-28页
    2.1 雷达系统的基本组成第17-20页
        2.1.1 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7-18页
        2.1.2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第18页
        2.1.3 现代雷达技术第18-20页
    2.2 数据处理在雷达系统中的使用第20-21页
        2.2.1 数据处理的重要性第20-21页
        2.2.2 雷达数据处理的性能要求第21页
        2.2.3 本次设计的对外接.要求第21页
    2.3 平台方案设计第21-26页
        2.3.1 方案选择第21-23页
        2.3.2 核心处理模块第23-24页
        2.3.3 接.模块第24-25页
        2.3.4 EOS模块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硬件平台的搭建第28-43页
    3.1 硬件设计框图第28-29页
    3.2 CPU的设计第29-31页
        3.2.1 启动项配置第29-30页
        3.2.2 资源分配第30-31页
    3.3 DDR2接.的设计第31-35页
        3.3.1 总线组成第31-33页
        3.3.2 布局、布线规则第33-35页
        3.3.3 端接和解耦措施第35页
    3.4 PCI-E高速总线接.设计第35-37页
        3.4.1 链路组成第36页
        3.4.2 辅助信号设计第36-37页
        3.4.3 布局、布线规则第37页
    3.5 CPLD片内设计第37-38页
        3.5.1 功能框图第37页
        3.5.2 上电配置功能实现第37-38页
        3.5.3 ARINC 429解码功能设计第38页
    3.6 印制电路设计[17] [18]第38-41页
        3.6.1 结构和散热设计第38-39页
        3.6.2 芯片布局设计第39-40页
        3.6.3 印制板分层考虑第40-41页
    3.7 硬件调试过程第41页
        3.7.1 电路板检查第41页
        3.7.2 首次加电第41页
    3.8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软件平台的搭建第43-63页
    4.1 交叉编译平台的建立第43-45页
        4.1.1 虚拟编译环境建立第43-44页
        4.1.2 交叉编译环境的安装第44-45页
    4.2 U-BOOT的移植第45-50页
        4.2.1 U-boot源码结构分析第45-46页
        4.2.2 启动过程及工作原理第46-48页
        4.2.3 移植过程简介第48-50页
    4.3 操作系统的移植第50-56页
        4.3.1 Linux典型处理机制分析第50-52页
        4.3.2 Linux内核源码结构分析第52-53页
        4.3.3 内核剪裁与编译第53-54页
        4.3.4 Linux内核引导第54-55页
        4.3.5 文件系统制作和引导第55-56页
    4.4 驱动程序的设计第56-62页
        4.4.1 Linux驱动程序简介第56-57页
        4.4.2 PCI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第57-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数据处理平台性能测试第63-71页
    5.1 测试概况第63页
    5.2 通信速率测试第63-64页
        5.2.1 测试方案第63页
        5.2.2 测试预期第63-64页
        5.2.3 测试环境与设备第64页
    5.3 测试结果第64页
    5.4 中断响应能力测试第64-66页
        5.4.1 测试方案第64-65页
        5.4.2 测试预期第65页
        5.4.3 测试环境与设备第65-66页
        5.4.4 测试结果第66页
    5.5 捷联解耦算法运行测试第66-70页
        5.5.1 测试方案第66页
        5.5.2 测试环境与设备第66-69页
        5.5.3 测试结果第69-70页
    5.6 功耗测试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附录第75-76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水彩画创作的生活感受--水彩画《秋实》创作报告
下一篇:歌唱戏剧--论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