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Ⅱ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锌副族(ⅡB族金属元素)论文

低温溶剂热法制备ZnO薄膜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第11页
    1.2 ZnO的基本性质及晶体结构第11-13页
        1.2.1 ZnO的基本性质第11-12页
        1.2.2 ZnO的晶体结构第12-13页
    1.3 ZnO薄膜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ZnO薄膜的制备方法第13-17页
        1.3.2 ZnO薄膜的形貌及相关性质研究第17-18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实验药品第19页
        2.1.2 实验设备第19-20页
    2.2 薄膜的制备工艺第20-21页
    2.3 薄膜表征第21-27页
        2.3.1 紫外-可见光光谱 (UV-Vis)第21-22页
        2.3.2 荧光光谱 (PL)第22-23页
        2.3.3 红外光谱 (IR)第23页
        2.3.4 X射线衍射 (XRD)第23-24页
        2.3.5 原子力显微镜 (AFM)第24-25页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第25页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第25-27页
第3章 C6H12N4体系下制备ZnO薄膜及性能研究第27-61页
    3.1 在Ⅰ缓冲层上制备ZnO薄膜及对其形貌与性能的研究第27-45页
        3.1.1 生长时间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27-32页
        3.1.2 生长液浓度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32-38页
        3.1.3 生长温度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38-45页
    3.2 Ⅱ缓冲层上制备ZnO薄膜及温度对其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第45-53页
        3.2.1 生长温度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45-51页
        3.2.2 Ⅰ缓冲层与Ⅱ缓冲层上制备的ZnO薄膜的形貌与性能对比第51-53页
    3.3 柔性沉底上制备ZnO薄膜及其形貌与性能的研究第53-56页
        3.3.1 XRD分析第53-54页
        3.3.2 SEM分析第54-56页
    3.4 有机缓冲层上制备ZnO薄膜及其形貌与性能的研究第56-59页
        3.4.1 XRD对比分析第56-57页
        3.4.2 UV-Vis对比分析第57-58页
        3.4.3 PL对比分析第58页
        3.4.4 SEM对比分析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NH2)2CO体系下制备ZnO薄膜及性能研究第61-78页
    4.1 生长液浓度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61-67页
        4.1.1 XRD分析第61-62页
        4.1.2 UV-Vis分析第62-63页
        4.1.3 PL分析第63-64页
        4.1.4 考察高温退火影响第64-65页
        4.1.5 TEM分析第65-66页
        4.1.6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66-67页
    4.2 生长温度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67-72页
        4.2.1 XRD分析第67-69页
        4.2.2 UV-Vis分析第69-70页
        4.2.3 PL分析第70页
        4.2.4 TEM分析第70-71页
        4.2.5 光催化性能分析第71-72页
    4.3 生长时间对ZnO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4.3.1 XRD分析第72-73页
        4.3.2 UV-Vis分析第73-74页
    4.4 尿素体系与六次亚甲基四胺体系对比分析第74-76页
        4.4.1 XRD对比分析第74-75页
        4.4.2 UV-Vis对比分析第75页
        4.4.3 PL对比分析第75-76页
        4.4.4 TEM对比分析第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新型酚类传感器的构置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三元复合催化剂TiO2-石墨/MgO的制备及光催化去除水中刚果红染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