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2.1 宋词风格流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使用计算机技术评判宋词风格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古籍文本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简析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宋词文本信息特征及其研究方法分析 | 第21-33页 |
2.1 宋词文本信息特征的定性分析 | 第21-24页 |
2.1.1 宋词词体主体风格的豪放和婉约二分特征 | 第21-22页 |
2.1.2 基于历时性原则的宋词词史分期迭代特征 | 第22-23页 |
2.1.3 基于共时性原则的宋词词史分派聚合特征 | 第23-24页 |
2.2 全宋词风格流派演变的研究方法分析 | 第24-28页 |
2.2.1 基于机器学习的宋词文本风格分类 | 第24-26页 |
2.2.2 基于数据统计的宋词定量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2.3 基于词史文献的信息结构化处理 | 第26-28页 |
2.3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28-31页 |
2.3.1 宋词风格流派信息构建可行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2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技术方案 | 第29页 |
2.3.3 宋词风格流变的视觉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 第33-56页 |
3.1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设计实现流程 | 第33-37页 |
3.1.1 宋词风格流变信息处理方法 | 第33-35页 |
3.1.2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呈现 | 第35-36页 |
3.1.3 基于用户认知的信息呈现和交互设计 | 第36-37页 |
3.2 宋词风格流派的信息提取和处理 | 第37-45页 |
3.2.1 基于机器学习的宋词风格分类评判 | 第37-39页 |
3.2.2 基于定量分析的词人影响力度分析 | 第39-42页 |
3.2.3 基于风格特征的词人流派分类聚合 | 第42-44页 |
3.2.4 基于词义聚类的宋词文本主题抽取 | 第44-45页 |
3.3 《全宋词》风格流变可视化设计 | 第45-52页 |
3.3.1 基于时间序列的宋词风格流变 | 第45-48页 |
3.3.2 基于散点分布的流派分类聚合 | 第48-50页 |
3.3.3 基于时空分布的词人行迹地图 | 第50-52页 |
3.4 《全宋词》风格流变可视化交互设计 | 第52-55页 |
3.4.1 宋词风格和主题的交叉筛选 | 第52-53页 |
3.4.2 词人流派的节点分散和聚合 | 第53-54页 |
3.4.3 词人行迹的信息堆叠和缩放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宋词风格流变的可视化设计评测分析 | 第56-71页 |
4.1 基于认知效率的有效性评测分析 | 第56-63页 |
4.1.1 基于对照实验的评测方法 | 第56-57页 |
4.1.2 实验内容及实验设计 | 第57-59页 |
4.1.3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59-63页 |
4.2 基于界面设计的可用性评测分析 | 第63-68页 |
4.2.1 基于启发式实验的可用性评测方法 | 第63-64页 |
4.2.2 实验评估内容与方法 | 第64-68页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页 |
4.3 可视化设计的价值和推广性分析 | 第68-70页 |
4.3.1 可视化的价值和意义 | 第69页 |
4.3.2 研究方法的可推广性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1 宋词人五项指标数据统计表 | 第76-83页 |
附录2 宋词人入选当代词选数据统计表 | 第83-85页 |
附录3 词人词频矩阵统计数据表 | 第85-94页 |
附录4 可视化设计认知效率对照实验评测任务列表 | 第94-95页 |
附录5 界面设计可用性启发式实验评测任务列表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