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和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高效数据传输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5-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9-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22-26页 |
1.3 论文系统框架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31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压缩感知与网络编码理论 | 第33-47页 |
2.1 压缩感知 | 第33-40页 |
2.1.1 预备知识 | 第33页 |
2.1.2 CS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2.1.3 测量矩阵设计 | 第35-40页 |
2.2 网络编码 | 第40-46页 |
2.2.1 网络编码的基本思想 | 第40-41页 |
2.2.2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 第41-44页 |
2.2.3 网络编码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基于二进制序列族的高效数据测量矩阵设计 | 第47-61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基本概念 | 第47-48页 |
3.2.1 矩阵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3.2.2 迹函数 | 第48页 |
3.3 基于CS的网络单流传输模型 | 第48-49页 |
3.4 测量矩阵设计 | 第49-50页 |
3.5 理论性能分析 | 第50-55页 |
3.6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55-59页 |
3.6.1 无噪声重建 | 第56-57页 |
3.6.2 有噪声重建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基于缓存管理的高效编码感知路由算法设计 | 第61-79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无线网络编码机会分析 | 第62-64页 |
4.3 编码节点缓存状态分析 | 第64-69页 |
4.3.1 背景 | 第64-65页 |
4.3.2 缓存状态的马尔科夫模型描述 | 第65-66页 |
4.3.3 基于队列长度策略阈值的计算 | 第66-69页 |
4.4 OQMCAR路由描述 | 第69-73页 |
4.4.1 OQMCAR的基本思想 | 第69-70页 |
4.4.2 OQMCAR的具体实施 | 第70-73页 |
4.5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73-77页 |
4.5.1 吞吐量性能 | 第73-75页 |
4.5.2 时延性能 | 第75-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编码感知路由低时延数据传输算法设计 | 第79-93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80页 |
5.3 算法的理论依据 | 第80-83页 |
5.3.1 编码缓存建模 | 第81-82页 |
5.3.2 最优阈值的计算 | 第82-83页 |
5.4 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83-85页 |
5.4.1 网络时延训练 | 第83-84页 |
5.4.2 数据传输 | 第84-85页 |
5.5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85-90页 |
5.5.1 不同速率下的网络性能 | 第85-90页 |
5.5.2 不同跳数下的网络性能 | 第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六章 低抖动编码感知路由数据传输算法设计 | 第93-113页 |
6.1 引言 | 第93-94页 |
6.2 无线网络编码机会分析 | 第94-99页 |
6.2.1 网络模型 | 第94-95页 |
6.2.2 编码机会分析 | 第95-99页 |
6.3 编码节点基于队列长度策略分析 | 第99-103页 |
6.3.1 背景 | 第99-100页 |
6.3.2 基于队列长度策略阈值的计算 | 第100-103页 |
6.4 BLJCAR机制描述 | 第103-105页 |
6.4.1 BLJCAR的基本思想 | 第103页 |
6.4.2 BLJCAR的具体实施 | 第103-105页 |
6.4.3 BLJCAR的理论分析 | 第105页 |
6.5 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105-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9页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3-116页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136页 |